喧腾か2天前
#古诗古韵 #古诗配画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没有使用一个哀伤的字眼,却将历史的虚无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运用的是一种 “以景证史,以物观变” 的极高明手法。 永恒的自然是历史的刻度:野草、夕阳、燕子,都是永恒、客观的自然之物。它们无情地生长、落下、归来,不为任何人的意志转移。用它们作为参照物,人类历史的繁华与衰落就显得格外短暂和虚幻。 巨大的反差产生深刻的哲理:将最鼎盛的符号(王谢)与最普通的现实(百姓)并置,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张力。它告诉我们:没有永久的繁华,一切终将归于平淡。这种兴衰之感,超越了乌衣巷本身,成为了一种普世的人生感悟。 冷静的笔触下是深沉的情感:诗人像一个冷静的纪录片导演,只是客观地呈现着桥、草、巷、夕阳、燕子。但他选择的每一个意象都饱含情感,引导读者自己去发现、去感受那份物是人非的苍凉。这是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美学。 最终呈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一幅完整的、动态的、充满历史纵深感的画卷:在落日残照的昏黄光影里,古老的石桥与寂寥的小巷相依,野草在风中轻轻摇曳。突然,几只黑色的燕子呢喃着划过天空,它们的身影,将我们的视线从眼前的衰败,引向了那看不见的、沉埋在时间尘埃里的赫赫辉煌,然后又落回今日的寻常之中。这一刻,四百年的时光,被压缩在了燕子的一次振翅之间。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堤上行》【唐】刘禹锡 《堤上行三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创作于他被贬南方期间。当时刘禹锡遍历江南水乡,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致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体验。这组诗描绘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大堤上的繁华景象、民俗风情,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热闹与生机,也融入了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其一》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 意思:大堤的两头,酒馆的旗帜遥遥相对,迎风飘扬;堤下的江面上,船只密集相连,桅杆林立;堤上的楼阁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傍晚时分,赶路的行人急切地争抢着渡江,船桨划水的“幽轧”声在江面上回荡不绝。 《其二》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意思:站在大堤上眺望江南江北,只见烟波浩渺;入夜后,两岸的行人相互对歌,歌声在江面上飘荡。《桃叶歌》传递着深情,《竹枝词》蕴含着哀怨,江水悠悠流淌,月光洒满江面,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情思。(《桃叶歌》为爱情歌谣,《竹枝词》多含哀怨),以流水、明月烘托出绵长的情愫,余韵悠长。 《其三》 【长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意思:长长的河堤蜿蜒曲折,江水缓缓流淌、往复回旋。岸边的酒馆、旅店一家接着一家,陆续敞开了店门。天色渐晚时,店家掀开帘子探出身子,招揽过往的商人。高大巍峨的大船降下船帆,缓缓向岸边驶来。#堤上行 #学古诗 #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启蒙教育 #原创动画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5: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6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