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94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一边嫌弃对象,又不愿分手是什么心理? 在亲密关系里,其实常会出现一种很耐人寻味的现象: 一个人明明对伴侣有所抱怨,有时候甚至语气里带着嫌弃,但真要他离开这段关系,他又迟迟下不了决心。 如果鼓励他重新开始、去认识新的对象——他也没有那个动力,仿佛整个人被卡在原地。 而这种卡住,往往不是因为「条件不好」或「找不到对象」。 从客观来看,这类人通常并不缺乏魅力,甚至在人生的其他领域,他也表现得相当不错。 乍看之下很矛盾,但在心理层面,这往往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复杂性。 一、当「掌控感」与「自我价值」交织在一起 有些人会选择一个相对好相处、比较不那么强势或耀眼的伴侣,不一定是算计,而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偏好。 如果在一段关系里比较能掌控局面、比较不容易被否定或抛下,这种「稳定感」会带来情绪上的放松。同时,若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比较不那么稳定,也更容易把安全建立在「我比较能掌控」这件事上。 这不是好或坏,只是某种经验的延续。尤其如果一个人曾经有过被否定、被忽略或被抛弃的经验,他可能更倾向选择一段自己「比较有把握」的亲密关系。 但掌控带来安全感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某种疲惫与不满:因为人在亲密中不只渴望安全,也渴望被欣赏、被看见、被激发。当伴侣缺乏某种「我所期待的优势」时,嫌弃或抱怨也就变得容易理解。 这里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两股不同的心理需求同时存在。 二、当我们爱的是「想象中的人」 另一种可能是——我们其实在关系里承载了一个「理想对象」的想象。 在人类的心理运作里,幻想本身并不是坏事。它可能来自童年的经验、内心的渴望、或某些未被满足的需求。于是我们在亲密中,不自觉地希望现实中的伴侣,能够靠近那个理想形象。 当现实与幻想落差大时,不满、嫌弃、挫折感也就自然出现。 但另一方面,人仍然有情感、陪伴与依附的需求。即便伴侣并没有完全符合幻想,离开关系也可能意味着失去熟悉的陪伴与情感的支撑。于是,拉扯就这样形成——心里同时抱着「不够满意」与「不想失去」。 在咨询室里,这种状态其实非常常见。它不代表你错选了人,也不代表你「不够成熟」。它只是显示:一段关系往往承载着多重的心理功能,而我们有时候也需要时间去厘清哪些部分属于现实,哪些属于想象。 #理性与情感 #放不下又怕 #卑微的爱情 #分手 #恋爱心理
00:00 / 05: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