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37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5
生命刻痕第4部:风沙中翻腾潜行铁龙第10章:刻脑海的戈壁曲径 突然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铁路正有序推进机械化养路工区建设。 所谓的养路机械,是由长江750摩托车精心改造的轨道车,搭配发电机,再添上十几个电动捣固机。然而,这些机械的数量极为稀少。令人欣喜的是,邻近的红台车站养路工区成为首个试点工区,而我们这个区间工区则成了第一个撤并的对象。就这样,1971年11月,我们迁至红台车站。 红台车站和养路工区坐落在沟壑中部的凹陷地带。车站区域建房空间有限,仅能容纳工作用房。住宅区位于凹陷延伸的坡地漫坡上,离铁路约六百米之遥。 若遇六级以上狂风,职工上班便异常艰难且危机四伏。因此,除个别带家属的职工住在六百米外的宿舍区外,常驻的单身职工都栖息在轨道两侧半坡避风处的砖房内。在我们搬去之前,红台工区的工友们已在养路道北工区旁的凹地,用报废枕木为我们搭建了一间低矮的临时宿舍,我们随即入住。 抵达红台工区后,每日下班读报时,那些接受改造的单身旧军官们,总忙着为自己编织过冬的毛衣。他们将捡来的骆驼绒纺成粗线,亲手织就。这种毛衣质地粗糙,触感刺肤。纺线时,仅凭一只吊锤,手动旋转,不断续上骆驼绒。他们娴熟的织衣手法和速度,丝毫不逊于女性。 这些人在旧社会地位显赫,生活优渥。来到艰苦地区改造的,皆是旧中国军队院校的精英学子,只因时运不济,祖国解放使他们无缘旧军队高层。他们多为营连级军官。杨师傅曾是炮兵连长,李师傅则指挥小型军舰舰长。两人皆毕业于旧中国军校,学识渊博,言谈举止得体,精神饱满。在生命禁区的百里风区改造,他们毫无悲观气息。 我对这些师傅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春节。他们在旧中国对中国饮食文化情有独钟,见多识广,享尽珍馐美味。 每逢岁末,工长总派杨师傅和李师傅赴哈密采办食材。年三十,全工区齐聚一堂,由二人主厨。他们烹制的菜肴丰盛多样,滋味鲜美,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若非身处这荒凉之地,恐怕梦中亦难尝此等美味。 年夜聚餐时,那些平日忍气吞声的人,多饮几杯酒后,便借酒发泄对欺负者的怨气。但众人稍加劝解便烟消云散,无人记仇。 最令我惊叹的是工区背后高坡戈壁平地上的那条小路。它在乱石滩上被人工开辟而出,弯弯曲曲延绵约五公里。历经千百次暴风的风蚀雕琢,小路如一条长长的鱼鳞,坚硬异常,行走其上硌得脚面生疼。我尝试在此锻炼,深切感受到:若无强烈的生存渴望,坚持何其艰难。这条小路让我真切领悟,诗和远方不在梦境,而在现实残酷的磨砺中
00:00 / 0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