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77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情绪管理:不是“不生气”,而是“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 “如果吼能解决问题,驴将统治世界。”这句话很幽默,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吼没用”,却还是忍不住发火? 前几天朋友吐槽:“辅导孩子写作业,我明明告诉自己‘要冷静’,结果看到他磨磨蹭蹭,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事后又后悔,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 这其实是很多人对“情绪管理”的误解:以为“情绪稳定”就是“不发脾气”,于是拼命压抑,结果要么憋出内伤,要么突然爆发。 心理学告诉你: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它只是“需求的信号”。愤怒可能是“边界被侵犯”,委屈可能是“渴望被看见”,焦虑可能是“担心失控”。 健康的情绪管理,其实是“三步法”: 1. 觉察: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现在是什么情绪?它在说什么?” 比如朋友辅导作业时的“发火”,背后可能是“我担心他学习跟不上”的焦虑,和“我付出了时间却没效果”的挫败感。 2. 接纳:允许情绪存在,别和自己对抗 试着对自己说:“我现在很生气/焦虑,这很正常。”就像你不会责怪“饿了要吃饭”一样,也别责怪“有情绪的自己”。 3. 转化:用“建设性行动”代替“破坏性表达” 朋友后来的做法很聪明:她告诉孩子“妈妈现在有点着急,因为担心你写太晚睡不够。我们一起看看怎么能快点写完,好吗?”——没有压抑情绪,也没有攻击孩子,而是把“情绪信号”转化成了“解决问题的沟通”。 记住:能控制情绪的人,不是“没脾气”,而是“懂自己”。当你能看见情绪背后的需求,就不会再被它牵着走。#每天跟我涨知识 #情绪 #心理咨询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