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号:60731165622IP属地:北京
最新作品发布时间:2025-11-26 06:42
郊居即事 唐 贾岛 住此园林久 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 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 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 多是爱烟霞 1、译文 居住在这个园林已经很久了,但这里却好像不是我的家。用树叶书写传达出山野的意趣,用屋檐滴下的水来煮胡茶。雨后遇见飞行的鹭鸟,深夜听到远处的蛙鸣声。内心还是向往自然,大多是因为喜爱自然的烟霞之景。 2、分段赏析 首联“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诗人开篇点明自己在郊外园林居住已久,然而却觉得这里不像真正的家,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诗人内心想法的好奇,同时也为下文对郊居生活的描述和情感表达做铺垫。 颔联“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此联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用树叶书写,传达出自然野趣,用屋檐滴下的水煮胡茶。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郊居生活中追求自然、质朴的一面,从生活细节中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颈联“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描绘了两幅画面。雨后能看见飞行的鹭鸟,深夜可听到远处传来的蛙鸣声。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郊居环境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尾联“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诗人在前面描述郊居生活和自然景象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内心向往自然,喜爱自然中的烟霞之景。
夏日闲居 唐 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译文 因身体多病,很少与人应酬交往,又在闲居中度过了一年时光。煎药要挑选辰日来配制,煎茶则需过了卯时再进行。雨过天晴后,地上的青草长势旺盛,傍晚时分,天空中飞着小虫。在这样的时刻,做了一个悠远的梦,不知不觉间,仿佛已漫步至山边。 分段赏析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诗人开篇便直抒近况,因身体多病,故而减少了与人的应酬交往,在闲居之中又度过了一年。此句平实自然地描绘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多病”是因,“逢迎少”是果,而“闲居又一年”则流露出一种时光悄然流逝的感慨,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淡淡的无奈与孤寂。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这两句承接上文的“多病”与“闲居”。诗人注重药在辰日配制,遵循着一定的传统习俗或个人习惯,体现出对治病的认真态度。而茶过卯时煎,在清晨之后煎茶,既写出了闲居生活的闲适,又展现出诗人在平淡生活中对一些细节的讲究,以煎茶来打发时间,在药香与茶香中,品味着生活的滋味,其中的苦涩与悠然只有自己知晓。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诗人的笔触在此处转向了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雨后初晴,地上的青草茁壮成长,傍晚时分,天空中有小虫飞舞。这两句诗宛如一幅清新的夏日田园画卷,通过对草长、虫飞等自然现象的细腻刻画,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闲居之中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在自然中寻得了一份宁静与美好。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在这样宁静的氛围中,诗人进入了梦乡。“幽梦远”,梦是悠远的,透着一种神秘与虚幻。“不觉到山边”,在不知不觉中,仿佛梦到自己来到了山边,或许山在诗人心中代表着一种宁静、自由的理想境界,在梦中诗人得以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精神上获得了一种解脱与自由,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夏昼偶作 唐 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 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 山童隔竹敲茶臼。 1、译文 永州盛夏时节,人总是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推开北窗,凭倚着几案酣然熟睡。中午独睡时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2、写作手法 比喻:“溽暑醉如酒”将南方湿热天气比作“醉酒”,以比喻手法凸显暑热难耐的体感,既形象又富有新意。醉酒后的晕眩与盛夏的昏沉感相通,强化了读者对酷暑的直观感受。 以动衬静:“山童隔竹敲茶臼”通过远处山童捣茶的声音反衬午后的宁静,类似王籍“蝉噪林愈静”的手法。此处以细微的声响凸显大环境的寂静,同时“茶臼”的意象暗含清凉解暑的联想,赋予静景以动态生命力。 3、分段赏析 前两句:开篇即以“溽暑醉如酒”的传神之笔,生动勾勒出岭南夏日闷热潮湿的气候特征。“溽暑”二字精准捕捉南方特有的湿热感受,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醉如酒”的比喻更是巧妙,将暑热难耐的昏沉状态比作醉酒,形象展现出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萎靡困顿之态。这一句看似平实,实则蕴含巨大艺术张力,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第二句紧承前脉,并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面对酷暑,诗人选择了一种闲适自得的避暑方式:推开北窗纳凉,倚案酣眠。诗中“隐几”“开北牖”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更透露出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虽无丝竹管弦之乐,却在简单生活中寻得身心舒畅,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令人神往。 后两句:笔锋一转,通过“日午独觉无余声”营造出夏日午后的静谧意境。末句“隔竹”二字巧妙设置空间距离,“敲茶臼”则以声衬静,在万籁俱寂中突显这一声响的清脆。这种以动写静的手法,既表现了环境的幽深僻静,又为画面注入生机,形成静中有动、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分段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融合了豪迈与婉约之风,借助春日景致与作者内心情感的细腻变迁,深刻展现了词人宽广超脱的胸怀以及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需要时全力以赴,无需时淡然处之”。 上片聚焦于登台远眺时所见到的暮春郊外风光。开篇即以春风轻拂下柳枝轻摆的“风细柳斜斜”勾勒出春天的尾声,春意虽浓却未至衰老。接着,“试上”二字引领读者一同登上超然台,眼前豁然开朗,“半壕春水一城花”以春水环绕、满城花开的鲜明对比,铺展开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最后,“烟雨暗千家”一句,将视线拉远,烟雨蒙蒙中,千家万户若隐若现,整个城市的风景尽收眼底。词人在描绘此景时,巧妙运用色彩对比,将春日里光影变幻、时空交错的景致,通过明暗交织的手法,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下片则转而抒发情感,与上片的景致紧密相连。“寒食过后,酒醒时分,我不禁感慨万千。”这两句不仅点明了时间节点,也暗示了节日之后应有的归乡扫墓之情,然而词人却身处异乡,归途无望。这份对故乡、旧友的深切思念,在字里行间流转,情感跌宕起伏,引人共鸣。“别再对着老朋友怀念故乡了,不如燃起新火,品尝新茶吧。”词人试图通过煮茶这一日常行为,来排解心中的思乡之苦,这既是对内心苦闷的无奈承认,也是自我调整、寻求解脱的积极态度。“趁着青春年华,尽情享受诗酒的乐趣吧。”这一句更是将词人超脱世俗、把握当下的生活哲学推向高潮,与开篇的“春未老”相呼应,全词围绕“超然”二字展开,最终达到了超然物外、自在逍遥的最高境界。这正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艺的完美融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夏日题老将林亭 唐 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 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 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 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 曾不交锋向塞沙? 译文 身经百场大战功成名就反而爱上了平静,显赫的侯府渐渐变得像神仙居住的清幽之家。围墙顶上细雨绵绵垂挂着纤细的野草,湖面微风回旋着将零落花瓣聚成一团。井边放下辘轳悠闲地用井水冰镇美酒,打开鸟笼让鹦鹉学舌提醒该煎茶待客了。有几个人能被画在凌烟阁的功臣画像中,可曾没有在边塞黄沙中与敌人厮杀过。 1.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题材的诗。诗歌通过功臣暮年隐退的意象,以“百战功成翻爱静”的强烈对比开篇,凸显人物与环境的错位;以庭院萧瑟冷清与闲适生活的互文关系展开铺陈,在冷落景象中寄寓对朝廷不重贤才的批判,暗含功勋卓著者本不该退隐的主旨。诗中通过景物与人物的对照,深化了英雄迟暮的感慨与时局不振的隐忧。 2.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情景交融,首联“百战功成翻爱静”与“侯门渐欲似仙家”构成情感基调,将戎马生涯的喧嚣与当下静谧形成对照。如“侯门”与“仙家”的意象并置,既暗含功成身退的志趣,又以“渐欲”二字流露心态转变的微妙轨迹。 3.分段赏析 首联“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概括点出老将心境的寂寞及其门第的冷落。一个“翻”字,甚妙。老将有别于隐士,不应“爱静”,却“翻爱静”;“侯门”与仙人的洞府有异,不应相似,偏“渐欲似”,这就把这位老将不同于一般的性格揭示出来。“翻”字在这里起到了转折强调的作用,表现出老将功成后独特的心理状态,与众不同。 颔联“墙头雨细垂纤草”,经斜风细雨侵蚀,无人问津,年久失修,已是“纤草”丛生,斑剥陆离。状“纤草”着一“垂”字,见毫无生气的样子,荒凉冷落之意,自在言外。“水面风回聚落花”,写园内湖面上,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这里只用了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风自吹拂、花自飘零、湖面凄清、寂寞萧条的景象。园林冷落如许,主人心境可知。这是诗人寓情于物之笔。“垂”与“聚”两个动词精准地描绘出景物的状态,以景衬情,暗示老将内心的孤寂。
寻戴处士 唐 皇甫冉 车马长安道, 谁知大隐心。 蛮僧留古镜, 蜀客寄新琴。 晒药竹斋暖, 捣茶松院深。 思君一相访, 残雪似山阴。 译文 长安道上车马喧闹,有谁能知晓那隐居在尘世之中的戴处士内心真正的想法呢。蛮地僧人留下古镜,蜀地客人寄来新琴。在竹子搭建的书斋里晾晒草药,阳光照进来,让人感觉温暖惬意,在松树环绕的院子里捣制茶叶,院子显得十分幽深。思念您想去拜访,残雪皑皑好似山阴。 分段赏析 首联,“车马长安道,谁知大隐心”,以长安道的热闹繁华起笔,与“大隐心”形成反差,“谁知”二字强调处士隐居之心不为人知,展现其超凡脱俗,也透露诗人对处士的理解与倾慕。 颔联“蛮僧留古镜,蜀客寄新琴”,通过“蛮僧”“蜀客”所留寄的“古镜”“新琴”,从侧面烘托出戴处士的高雅志趣与交友广泛,暗示其生活充满雅趣。 颈联“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晒药”“捣茶”描绘出戴处士日常的闲适生活,“竹斋暖”“松院深”从空间与氛围上营造出清幽宁静之感,体现其隐居生活的自在惬意。 尾联“思君一相访,残雪似山阴”中“残雪”之景既点明时令,又渲染出清冷孤寂氛围,表达诗人对戴处士的思念及渴望拜访之情。
春昼回文 唐 李涛 茶饼嚼时香透齿, 水沈烧处碧凝烟。 纱窗避著犹慵起, 极困新晴乍雨天。 译文 茶饼在咀嚼的时候香气透过牙齿,水沉香在燃烧的地方碧绿的烟雾凝结。隔着纱窗躲避暑气仍然慵懒地不想起来,极度困倦是因为这新晴初雨的天气。 1.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绘春日闲居生活的诗。描绘了春日里,诗人嚼着茶饼,香气透齿,水沉香燃烧,碧烟凝聚。即便避开纱窗透进的光线,还是慵懒不愿起身,在刚刚放晴又突然下雨的天气中,感觉极为困倦。通过对春日生活细节与天气感受的描写,营造出闲适慵懒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享受悠闲时光、身心放松的状态。 2.分段赏析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沉烧处碧凝烟”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春昼的生活场景。“茶饼嚼时香透齿”,通过描写咀嚼茶饼时香气透过牙齿,表现出茶饼的香气浓郁,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水沉烧处碧凝烟”,描绘了水沉香在燃烧时碧绿的烟雾凝结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这两句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春昼的宁静与美好。 “纱窗避著犹慵起,极困新晴乍雨天”两句刻画了诗人在纱窗内慵懒的状态。“纱窗避著犹慵起”,隔着纱窗躲避暑气仍然慵懒地不想起来,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困倦和慵懒。“极困新晴乍雨天”,点明原因是新晴初雨的天气让人感到困倦,进一步强调了春昼的惬意与闲适。这两句诗通过对诗人状态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享受和满足。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唐 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亲, 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 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 末下刀圭搅麴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 应缘我是别茶人。 过往的情谊深厚且周全,你向来对亲友关怀备至,新茶制成后便分送出来,还特意寄给了我这个抱病在身的人。先是收到你用红纸封装的一封书信,随后又收到珍贵的礼物,那是十片用鲜嫩绿芽制成的明前春茶。我赶忙添上一勺水,用小火煎茶,等到水中泛起如鱼眼般大小的气泡(这是水初沸的状态),就把碾碎的茶末,用刀圭(古时量取药末的器具,这里用来量取茶末)小心地放入水中,轻轻搅拌,茶汤泛起淡黄色的泡沫。你不先把这珍贵的新茶寄给别人,而是先寄给我,想必是因为我是懂得品鉴茶叶的人吧。 这是一首写友情与茶的七言律诗,借友人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一事,如“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感激,以及对新蜀茶的喜爱之情。细节描写:“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麹尘”,细致描绘煎茶时添水、候水沸、下茶末、搅拌的过程,生动展现煎茶场景,让读者如临其境,增添生活情趣。
山泉煎茶有怀 唐 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 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 寄予爱茶人。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山泉煎茶有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二句运用叠字和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一幅优美的品茶场景,恰似一幅笔触细腻、意境静谧而深邃的水墨画;后二句笔锋一转,借茶抒情,描绘在这品茶之际,诗人内心陡然涌起强烈的分享欲。他似乎处在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惟有以煎水煮茶为乐,满心想着要将这份独特的饮茶享受传递给同样热爱茶的远方友人。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意境闲雅,值得细细品味赏玩。 叠字:“泠泠”和“瑟瑟”运用了叠字的手法。“泠泠”生动地描绘出水的清凉之感,让人联想到泉水在山间流淌时的纯净;“瑟瑟”则形象地表现出茶叶在水中翻滚时如细尘般的形态。这一手法不仅使诗人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具体可感,也使诗歌在音韵上产生了独特的美感。 白描:“泠泠水”“瑟瑟尘”是对水和茶叶状态的细节刻画,笔墨简练,不加烘托,描画出水的清凉和茶粉的细腻,鲜明生动。 借物抒情:后两句“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借茶抒情,这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渔父·渔父醉 苏轼〔宋代〕 渔父醉, 蓑衣舞, 醉里却寻归路。 轻舟短棹任斜横, 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酒醉了,披着蓑衣走路跌跌跄跄像跳舞。醉酒的渔父想寻找回去的归途。短桨小船无人执掌,任它随意漂流。酒醒以后,渔父不知身在何处。
满庭芳·三十三年 苏轼〔宋代〕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 万里烟浪云帆。 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 我自疏狂异趣, 君何事、奔走尘凡。 流年尽,穷途坐守, 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 层楼翠壁,古寺空岩。 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 莫上孤峰尽处, 萦望眼、云海相搀。 家何在,因君问我, 归梦绕松杉。 我十七岁时,开始在眉山与刘仲达认识往来。现在我四十九岁,在泗州相逢。淮河已有冰冻,因长久居留郡中,故在月末同游南山,叙旧感叹,为纪念此事,于是写了这首词。 三十三年来,宦海浮沉,漂流在外,江海上浪如烟波,云如船帆。老朋友见到我很惊讶,因我官位卑微,脸色又憔悴。我是因为豪放不羁,志趣与众不同,才落得这个下场,你为什么也穷困潦倒呢?年华如流水逝去,又是一年年末,淮水已经结冰,船只都停在一起,首尾相连。我们处境艰难,无所建树,只能坐看时光流逝。 南山高峭险峻。淮河岸上,峭壁如层楼叠翠,古寺矗立在高高的山岩上。我们二人携手同游,挽着刘仲达的手,一路向前。登上孤峰深处,是为了眺望远在天边的家乡,但放眼望去,萦绕眼中的只有茫茫云海,所以还是别登上顶峰吧。你问我家在何方,我只能在梦里回归故乡,梦魂萦绕在故乡的松树与杉树上。
行香子·寓意 苏轼〔宋代〕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 问书生、何辱何荣。 金张七叶,纨绮貂缨。 无汗马事, 不献赋,不明经。 成都卜肆。寂寞君平。 郑子真、岩谷躬耕。 寒灰炙手,人重人轻。 除竺乾学, 得无念,得无名。 三次做出入皇宫的官,四次做到九卿高官,试问书生,你有什么屈辱之处?又有什么荣耀和美名?朝中那些亲近宠贵的金、张之流,他们的后代能够身服绮儒纨袴,冠戴貂尾缨饰,还不是由于他们会“笃敬寤主”,干些拍马逢迎的勾当吗?而书生你既没有汗马功劳、又不会写些歌功颂德的辞赋献给皇帝,也不会用儒家经书去走送官的捷径。所以没有他们显贵。 既然这样,要像汉代蜀人严君平那样,在成都开个问卦店铺,自甘寂寞,或者像西汉末年的隐士郑子真那样在山谷里种田,火炭有不能再燃的时候,有可以取暖的时候,人有显贵与轻贱之分,不如学习、传授学问,无所牵挂。
好事近·湖上 苏轼〔宋代〕 湖上雨晴时, 秋水半篙初没。 朱槛俯窥寒鉴, 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 溪风漾流月。 独棹小舟归去, 任烟波飘兀。 雨过天晴,湖水荡漾,秋高气爽,泛舟度闲,最为适宜,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从船上的红色栏杆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 喝醉了,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独自划船离去,任由烟雾笼罩的湖面飘摇不稳定。
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苏轼〔宋代〕 北望平川。 野水荒湾。 共寻春、 飞步孱颜。 和风弄袖, 香雾萦鬟。 正酒酣时, 人语笑, 白云间。 飞鸿落照, 相将归去, 淡娟娟、 玉宇清闲。 何人无事, 宴坐空山。 望长桥上, 灯火乱, 使君还。 词的上片先勾勒出一幅开阔、静谧而略带野趣的自然风光,再说与友人一同寻觅春色的情景,一派春意暖融、欢声笑语;下片说夕阳西下,天边飞来一群大雁,众人也相伴而归,此时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澈宁静。结末说若有人悠闲张望,他一定会看到太守游山夜归。整首词语言清雅、省净,摹景浅淡,写“乐”也是从容写来,充溢着闲雅的生活情趣。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与士彦共觅春光、飞步上南山。和暖的山风拂弄着衣袖,弥漫着淡淡香气的云雾萦绕在鬟边。摆酒畅饮,白云之间,笑语喧哗,直有仙游之乐。 日暮时分,大鸿雁飞过夕阳斜挂的天幕,游山的人们一一归去,这时天空仍澄净静美,让人沉醉。不知是谁还无事闲坐在空山上远望。他一定会看到长桥上,灯火闪烁,那是太守游山夜归
西江月·送别 苏轼〔宋代〕 昨夜扁舟京口, 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 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昨夜您的小船离开京口,今晨我的马头遥望长安。旧官拿什么交代给新官?只有西湖、吴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来几度变迁?内含奥秘,下评语叫人为难。新太守林大人的才气能掀起钱塘江的波澜。把我的新诗呈给您。请您细加指点。
上元侍宴 苏轼〔宋代〕 淡月疏星绕建章, 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 一朵红云捧玉皇。 月光淡星儿稀围绕着建章宫阙,御炉里的香灰被仙风悄悄吹落。 通明殿臣子们鹄鸟般伸颈肃立,此刻捧天帝的是一簇红色云朵。
浣溪沙·送叶淳老 苏轼〔宋代〕 阳羡姑苏已买田。 相逢谁信是前缘。 莫教便唱水如天。 我作洞霄君作守, 白头相对故依然。 西湖知有几同年。 我们都在阳羡和姑苏买了田地,在杭州相逢真是前世即有的缘份,不要让我一人留下。日后登楼怀念老友。 让我退休,提举洞霄宫了,而你留下作杭州太守。这样,咱们二人就可以白头相对,故旧依然了。在杭州能有几位像我与你一样同年龄的旧友呢。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苏轼〔宋代〕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此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10月11日)。此时距离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有两年了。而此一阶段毛泽东过得并不舒心: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落选,丢掉了前委书记的职务,前委书记的职务由陈毅同志代替,他的游击战术被冠以“流寇主义”,被指会像黄巢和李自成一样难成大器,而他在会上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必须加强,又被冠以有“形成家长制度的倾向”,遭到部下的反对;身染疟疾,缺乏科学的医治,并且在上杭县苏家坡养病期间差一点儿被捕;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他被担架抬到上杭县城继续养病,却没有恢复前委书记的职务。当时,毛泽东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重阳佳节来到,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般盛开。重阳,一个秋高气爽、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日子,一个把酒临风、月下赏菊、遍插茱萸怀念先人的节日,毛泽东的梦想和现实再一次发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词。
渔家傲·赠曹光州 苏轼〔宋代〕 些小白须何用染。 几人得见星星点。 作郡浮光虽似箭。 君莫厌。 也应胜我三年贬。 我欲自嗟还不敢。 向来三郡宁非忝。 婚嫁事稀年冉冉。 知有渐。 千钧重担从头减。 少许白须不用染黑,有几个人能够见到星星白发。作知州事时光如箭地过去了,你莫埋怨,应当说比我三年贬居生活强。 我自叹还没有时机回朝,想起来官于三州无非是不称职。男婚女嫁风俗事看得少了,意识到自己年岁慢慢衰老了。我知有此时刻,极重的负担从思想上卸掉。
花影 苏轼〔宋代〕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仆人去清扫都扫不掉。 傍晚太阳下山花影刚刚消失,可是月亮升起,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轼〔宋代〕 东武望余杭, 云海天涯两杳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 还乡, 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 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 河塘, 堕泪羊公却姓杨。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宋代〕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远处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围绕在屋舍旁。院落旁有一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上下翻飞,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徐徐漫步,转瞬已是太阳西落。昨天夜里三更时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宋代〕 三过平山堂下, 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 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 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皆梦。 我这大半辈子到过平山堂三次,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到欧公了,但他留在墙上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 我本想悼念恩师“文章太守”欧阳修,但还是为杨柳春风大好年华而歌。千万不要说回头一看,万事万物皆是一场空。因为不回头看,生活也都是梦幻。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宋代〕 落日绣帘卷, 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长风。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苏轼〔宋代〕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价便宜,反而常常忧愁客少,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出塞作 王维〔唐代〕 居延城外猎天骄, 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 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 汉家将赐霍嫖姚。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 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 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 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
临湖亭 王维〔唐代〕 轻舸迎上客, 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 四面芙蓉开。 乘坐着轻便的小船迎接贵客,小船在湖上悠悠地前行。 宾主围坐临湖亭中开怀畅饮,四周一片盛开的莲花。
山居即事 王维〔唐代〕 寂寞掩柴扉, 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 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 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 处处采菱归。 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 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 渡口处的渔火星星点点,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 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 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 冬夏色苍苍。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唐代〕 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 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 不敢倚先贤。 千山万壑之中,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到处都是杜鹃的啼鸣声。 山中一夜春雨过后,只见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一般。 汉水的妇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常常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10月6日 《五律·喜闻捷报》 毛泽东(1947年) 中秋步运河上, 闻西北野战军 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 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 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 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 凯歌奏边城。
10月5日 过香积寺 王维〔唐代〕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不知香积寺在哪座山中,走了数里,就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流泉被耸立的危石所阻而发出幽咽的声音,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苍翠的松林上,更显清冷。 日暮时分,独自在空寂的潭边,安禅入定以治伏尘俗的毒龙。
终南山 王维〔唐代〕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住所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汉江临泛 王维〔唐代〕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终南别业 王维〔唐代〕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沁园春·国庆 毛泽东 龙跃甲子,鸽翱晴空, 凤舞九天。 昔关河黍离,列强逐鹿; 神州放眼,一鹤冲天。 重振社稷,举中流誓, 今看东方盛世还。 黄河血,慨仁人志士, 魂祭新篇。 华夏意气峥嵘, 傲五湖四海锦绣满。 壮三山五岳,叠古风姿; 九经三史,彰现华韵。 豪客泼墨,贤士铺卷, 放歌九州富丽妍。 泰山脊,领风骚环宇, 有谁堪比?
鹿柴 王维〔唐代〕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代〕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於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 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 世间那有扬州鹤?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惠州一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南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梅花绝句二首·其二 宋·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朝代】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