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寒窑赋》的九大漏洞 #寒窑赋#吕蒙正#国学智慧#古诗词打假#腹有诗书气自华

4401
1392
924
458
举报
发布时间:2024-12-10 19:44
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个人觉得,寒窑赋≈流行音乐里的“嘴巴嘟嘟”
11月前·四川

60

分享
回复
表达了作者看了这个世界几十年的感悟,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甚至努力让你丧命,就比如外面小哥猝死,工厂连续加班猝死,你可能会说努力的方式不对,问题就是命运给我们一个不聪明的大脑,实在找不到正确的努力方向啊,你看一家五兄弟吃一样饭收一样的教育,有人成了乞丐,有人成了富人,人只不过是老天爷的棋子,你今天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老天爷都计划好了
4月前·江苏

2

分享
回复
寒窑赋≈喊麦
11月前·山东

180

分享
回复
其实道理挺简单的,伪文之所以更容易被人追捧,首先一点是沾了名人蹭了热度,虽然大多数伪文,包括《寒窑赋》在内,错漏百出,但依然受众广泛,很简单,真正的好文很难脍炙人口,如《离骚》《洛神赋》,好都说好,也能随口说个一两句,绝大部分人看不懂,看不懂怎么产生共鸣?伪文受众群体高就是你们爱看什么我就写什么,你们能看懂什么我就写什么,要么是作者本身才疏学浅,感慨是有了,但是用典一个不对,对比一下《滕王阁序》是怎么用的典?要么就是出于自身对其所在时代的社会不满,又不敢明说,只能假托古人之名了
作者赞过
6月前·山东

4

分享
回复
您说的太精辟了[赞][赞][赞]已收藏[感谢][感谢][感谢]
4月前·河南

1

分享
回复
以前读,觉得他是听天由命的。后面读了道德经,再读寒窑赋,个人觉得他想告诫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当三者达到了一起才能飞黄腾达,三者缺一之时,要努力上进,自己在困境之时,不要放弃自己,顺境之时,不要自大。做人不卑不亢,不顺时,耐住自己性子,蛰伏自己,默默积攒自己,等天时地利人和到达的时候,才有能力驾驭,又不骄傲自满。这才是这篇文章传达的中心思想。而不是叫世人躺平。
3月前·广东

57

分享
回复
一直觉着寒窑赋就是现代的口水文。有人想把这个文章推上高位。可惜文章实在太差了。但凡是读过腾王阁序的的人对这文章都感觉好差。太直白和没任何立意。一篇近现代奇异文还和古代的洛神赋和腾王阁序这种神文来碰瓷。
2周前·湖南

13

分享
回复
我不讲这个文章谁写的,就说说张良,张良确实是贵族出身,但在韩国被秦国灭国后,他失去了贵族身份。在跟随刘邦之前,张良没有在秦国任过职,而是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实际上是一个流浪汉和逃犯。称他为“布衣”已经是比较委婉的说法,其实他的身份比布衣更惨。 说他是布衣有什么问题吗?第二,这文章有没有价值,看你从哪个角度理解,你觉得没价值那就没价值,能看懂的人自己会懂,何必急着否定呢?你太抬杠了
5月前·浙江

3

分享
回复
这就是一个胡乱罗列起来的意淫的作品,不知道为啥被吹得这么高。肯定会有人说这个赋寓意好,其实似是而非罢了。好好看看古文观止里的文章就知道什么是好文章了,这篇寒窑赋就是纯粹的伪作。
4月前·河北

15

分享
回复
谁的太好了,与古文观止一比高下立判
4月前·河南

2

分享
回复
一定要晦涩难读才显水平高吗?不要笑话别人,扪心自问自己能写出什么水平呢。文章立意是写世事无常,懂得含义并警醒自己,得意之人用于警醒自己,失息之人学会放下,不就好了吗?为何一定要咬文嚼字。[撇嘴]
5月前·浙江

3

分享
回复
引用的博主,有哗众取宠的嫌疑,但是我想请教下陶渊明的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是不是代表孔子真的说过,我记得不错诸葛是三国的人,孔子是春秋的,如果没说过他当时的年代有没有你这样的人跳出来评价这个事,但是为什么还能成为经典传下来。换个角度来说你跟你引用的那个博主又有什么本质性区别呢。
作者回复过
2月前·广东

3

分享
回复
这篇文章不管是谁写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确实字字都是天机 人的命运终究逃不过老天的安排。宇宙万物 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安排好了 地球再怎么自转,它也逃脱不了宇宙为它设定的轨道上运行。
3月前·浙江

3

分享
回复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我觉得很对,我一个大学本科,在三甲医院当主治医师,还考了个事业编,夜班没啥患者,每月收入还可以。有很多同学读研了,找工作都碰壁,工作了上班了非常累,还有的找不到公立直接去私立医院了。他们就没我的运气进一个好科室。进去之后和大家聊天,很多人走到比较高的位置都或多或少有点机遇,当然,基本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运气也不可或缺。
11月前·吉林

15

分享
回复
此文有点像是晚明或清朝的东西,有些词用的更像是现代人写的,我绝对更像是一个说书人到处拼接来的,仔细读确实有那味,古代状元是不可能写出这种文章的简直就是对状元的侮辱,哪怕就是普通的秀才也不会写这种口水文的,不过很多人就喜欢这种文章,就好比现在的爽文和口水歌专门迎合喜欢这些的人
2月前·江苏

1

分享
回复
吕蒙正能写这种文章,北宋同时期的那些大文学家能喷死他
3周前·湖北

2

分享
回复
我觉得你断章摘句!不是吗?寒窑赋不是封建宿命论,而是感1叹世事无常!通篇思想统一,前后连贯照应。旁证博引!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没有较深文化功底写不出来!有人还怀疑满江红不是岳飞所写,但孤篇盖全唐,一词压两宋又怎么说?我觉得江郎无才,拿着别人的东西又鸡蛋里挑骨头!借着网络出点风头!!
3周前·陕西

0

分享
回复
你的说的内容部分有很大的问题(主要是角度问题,例如:张良祖上任韩国宰相,秦灭六国,张良都亡国了,哪里来的官职,既然没有官职,不是布衣是什么;而从你的角度来看却是将家族荣光算在一起,张良不是布衣,那样的话谁祖上有厉害的,那他就不是布衣了?况且布衣布衣,在当时没当上算得上正经有俸禄的官,可不就是布衣吗?),而且你说应该是你的归纳总结是“听天由命”吧,我读完之后的归纳总结是“命运无常,尽人事即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恐怕你自己理解是“听天由命”吧[捂脸]。至于你说不建议学生去读,有道理,学生读了之后很可能觉得干脆躺平算了,想不了那么多。所以请作者你能不能清晰客观一点,不要夹带私货。
3天前·福建

2

分享
回复
不要在乎细节,寒窑赋出名是因为所叙之词句迎合老百姓的心声,尤其过50岁的老百姓更是认可,这辈子不能封侯拜相,那不就听天由命吗,通篇总结,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不中用[捂脸]
2月前·山东

4

分享
回复
- 文中提到“李广到老无封”“冯唐一生不遇”,但李广是汉代名将,未参与科举(“不第”一词属唐宋科举概念);冯唐在汉代曾任楚相,并非“不遇”。此类错误不符合北宋宰相的知识水平。 - 描述韩信“腰悬三尺玉印”,但秦汉制度规定玉印仅限帝王使用,官员用金印或铜印。 - **文献溯源缺失**: - 北宋史书(如《宋史》)及吕蒙正传记均未提及此文,最早记载见于明清文献,语言风格接近后世劝世文,而非北宋文风。 - **思想矛盾**: - 文中一面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一面列举盗跖(大盗长寿)、瞽叟(恶父生孝子)等例,逻辑混乱,与吕蒙正“宽厚正直”的史载形象不符。 - 对富贵后生活的夸张描写(“罗锦千箱”“佳人捧觞”)更似民间想象,而非吕蒙正节俭敢谏的作风。
4月前·黑龙江

3

分享
回复
...
《寒窑赋》传达的思想内涵丰富且具启示性。首先,它强调人生无常,命运会有起伏,如同文中所列举诸多名人的经历,如颜回虽贤却命短,盗跖作恶却寿长,旨在告诫人们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保持平和心态,胜不骄败不馁。其次,它提及时机和运气的重要性,“时也,运也,命也”,提醒人们要懂得把握机遇,同时也明白有些事情非人力可完全左右,需顺势而为。再者,文中蕴含着对人性的思考,在贫困与富贵的不同境遇中,人的品德与行为会受到考验,倡导人们无论贫富都要坚守道德准则。总体而言,《寒窑赋》引导人们以豁达、理性和坚韧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种种变化,既不盲目抗争不可改变之事,也不懈怠自身努力,在顺应命运的同时积极进取,追求内心的坚守与成长。
3周前·山东

3

分享
回复
怎么说呢,我读了的感想是:作者应该不是是吕蒙正,可能是后来的人,也是屡试不中,所以写他年轻时的所见所闻,虽然有一些漏洞,但是每一个学期的人们的思想都不一样,我们是站在现在我们的思想上看,因为在古代确实存在买官卖官,花白银或者黄金就可以当一个小官,如果家里有权有势的,也有可能会调包科考试卷,可能他是根据他的猜测和后来的所见所闻相结合,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也不是没有这种现象,在建国以后,不也是存在顶替别人成果的人 ,他只是把他当时看到的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来,然后造成了现在的影响,因为我们也不能够用,现在我们的思想去看待古代的有些文章,它是消极的,我们也不能够用这一篇文章去否定前人的成果,但是肯定是消极的人存在,他应该是屡试不中,然后才写的文章,他说的时也,运也,命也,差不多也正是当时他心境不佳时写出来的,因为从古至今人是最难分辨的,有的人安于现状,有的人想要创造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这两种人是一定是存在的,里面实际上也有一些起到积极作用的话,比如蜈蚣百足行不及蛇,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即使别人有很多背景,你也可以凭借凡人之躯战胜它,并且超越他。
3月前·浙江

0

分享
回复
左安先生
左安先生

粉丝4.5万获赞32.9万

猜你喜欢

推荐视频

热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