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4
我们这代人可以说是听着《洪湖水浪打浪》这首优美的歌曲长大的。每当听到韩英(王玉珍饰)在狱中的唱段“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洪湖旁,将儿的坟墓向东方……”总会泪湿眼眶。#一代人的回忆 1961年春节,歌剧《洪湖赤卫队》在全国公映。片中女一号“韩英”的扮演者王玉珍,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1935年,王玉珍出生于湖北仙桃沙湖镇一个贫苦家庭。1940年,王家父母去武汉讨生活,5岁的王玉珍跟随他们来到武汉定居。1949年5月,武汉解放。为了让女儿有一技之长,父母将14岁的王玉珍送去武汉市硚口区文化馆学习缝纫。不久硚口区文化馆开办了一个歌咏培训班,王玉珍一有时间就跑过去,透过窗户看别人唱歌。一个星期后,王玉珍鼓足勇气,对歌咏班的老师说自己想唱歌。老师听她唱了两首歌后,当场就收下了王玉珍。1950年秋天,王玉珍赶上了国庆演出。老师安排她在地方戏《小放牛》中扮演“牧童哥”,结果她的表演非常出色。后来老师推荐她报考湖北省文化艺术团(湖北歌剧团前身)。当时参加考试的有四人,结果文化艺术团只录取了王玉珍一人。进入艺术团后,王玉珍在一帮学员中进步最快。从最初的龙套演员渐渐站到了舞台中央。1959年,她的机会终于来了,为迎接国庆10周年,王玉珍所在的湖北歌剧团筹备歌剧《洪湖赤卫队》。经过层层的考量后,王玉珍凭借出色的唱功,扎实的舞台功底,脱颖而出,担任“韩英”A角。当歌剧《洪湖赤卫队》第一次公演,就获得很大的成功。 1959年11月,王玉珍随团进京演出《洪湖赤卫队》,连演两个多月。每次演出结束,观众都不肯离场。 《洪湖赤卫队》的第100场演出,安排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结束后,周总理、董必武、李先念、贺龙等,都对《洪湖赤卫队》给予高度肯定。一直到1966年,歌剧《洪湖赤卫队》一共演出700多场,王玉珍没有出过一次纰漏。 也就是在那次宴会上,贺龙元帅提议将歌剧《洪湖赤卫队》搬上银幕,让更多群众了解洪湖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1960年,歌剧《洪湖赤卫队》,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武汉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谢添任导演。开拍前还有一段小插曲,北影厂厂长汪洋提议换掉王玉珍,让谢芳饰演“韩英”,理由是王玉珍的脸型不够漂亮。王玉珍得知消息后,表现得很大度,她表示,如有需要,自己愿意在幕后配唱。然而导演谢添却更看好王玉珍,他认为王玉珍熟悉洪湖地区的生活,有扎实的表演经验。接留言框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8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