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2025年7月,北京经历了多次强降雨过程,其中7月25日至29日的暴雨尤为显著,具有极端性、持续性和局地性强的特点。以下是此次暴雨的主要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暴雨主要特点 1. 极端性强 短时雨强突破历史极值:7月26日,怀柔东峪1小时降雨量达95.3毫米,密云黄土梁6小时累计降雨315.3毫米,远超暴雨标准(1小时60毫米即为极端)。 累计雨量极大: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累计降雨量达543.4毫米,达到特大暴雨级别(250毫米以上)。 2. 持续时间长 7月24日至29日,北京持续降雨,其中28日暴雨红色预警期间,6小时降雨量普遍超过150毫米,个别点达300毫米以上。 降雨呈现“列车效应”,即多个雨团连续经过同一地区,导致降水持续增强。 3. 局地性明显 降水分布不均,北部山区(密云、怀柔、延庆)成为暴雨中心,而城区及南部降雨相对较弱。 地形抬升作用显著,燕山、太行山前地区降雨增幅明显。 4. 次生灾害严重 山区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密云、延庆等地因灾死亡30人,全市累计转移8万余人。 城市内涝严重,朝阳、丰台等地积水深度超30厘米,交通受阻。 二、主要成因分析 1. 副热带高压(副高)异常偏北 7月副高位置较常年偏北,其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持续向华北输送水汽,为暴雨提供充足水汽条件。 副高稳定少动,导致雨带长时间滞留北京及周边地区。 2. 台风“竹节草”的远距离影响 台风“竹节草”虽未直接影响北京,但其环流改变副高结构,增强暖湿气流输送,间接加剧华北暴雨。 -类似2023年“杜苏芮”台风残余环流影响,此次暴雨也受到台风外围水汽输送的助推。 3. 地形抬升作用 北京北部山区(燕山、太行山)对暖湿气流形成抬升,触发强对流并增强降水效率。 密云、怀柔等地因地形“漏斗效应”,降水集中且强度极大。 4. 高温高湿环境 暴雨前北京持续高温(35℃+),低层大气能量充足,不稳定条件促进强对流发展。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局地对流,城区与山区辐合带增强降雨。 5. 冷暖空气交汇 7月28日后,北方冷空气南下,与副高外围暖湿气流交汇,形成更强降雨。 #地理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