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AI 谣言新形态 网络空间需共筑清朗 一则 "湖北宜昌游船倒扣致 30 人坠江" 的惊悚图文近日在网络疯传。经海事部门核查,这起号称发生在 "三峡观光 6 号" 船舶的事故纯属虚构,所谓事发水域既未发生类似险情,涉事船舶查无登记信息。更令人警惕的是,该谣言图文竟由 AI 生成,造谣者李某已被依法行政处罚。 AI 技术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网络谣言插上 "数字翅膀"。相较于传统谣言,AI 生成的图文具备更强的视觉欺骗性,能瞬间突破公众心理防线。此次游船谣言中,精修的图片与煽动性文字结合,即便专业人士也需多方验证才能识破。这暴露出新技术环境下,谣言的辨识难度正呈几何级数增长。 近期网络谣言呈现跨领域扩散态势。从北京网约车 "禁燃令" 乌龙到 "荔枝致酒驾" 误区,未经核实的信息通过社交平台裂变传播,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与公众焦虑。这些案例警示我们:谣言治理需形成全链条防控机制,既要在传播端及时辟谣,更要在创作端强化法律震慑。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多方合力。公众应养成 "让信息飞一会儿" 的理性思维,遇突发事件主动查证官方通报;平台需完善 AI 生成内容标识系统,加强敏感信息审核;监管部门则要提升技术治谣能力,对恶意造谣者形成有效法律威慑。当每个人都能成为谣言治理的参与者,网络空间的清朗生态才能真正实现。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