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
八十一岁的琴弦 | 致敬大师——佩佩·罗梅罗 有七年不曾来成都了。这是大师亚洲告别巡演的最后一站,对我来说,今夜的蓉城,因几根尼龙弦的振动,而格外不同。 门启,佩佩·罗梅罗先生持琴出场,如同拥抱一位老友,风度翩翩,笑容满面,观众席掌声雷动。待大师坐定,稍做调整,随后,第一个音符响起。
今晚的音乐会,与完美无关,与灵魂有关。 八十一岁的手指落在指板上,那不是精准的敲击,而是一种深情的抚摸。你能听到指尖与琴弦接触时那一瞬间的摩擦,仿佛能看见音符如何从木头与血肉中被唤醒、生长、然后飘散在空气里。他的拨弦宽厚而温暖,并不急促炫技,而是像秋日午后的阳光,缓慢地铺开,包裹着每一个旋律。 大师的演奏里,有一种从容不迫的 “呼吸感” ,他不着急,更不追赶。乐句与乐句之间,有微妙的停顿与延展,那是音乐在自然地呼吸,是他在与怀抱中的吉他,也与台下千余颗心,进行一场安静的对话。
是的,大师的演奏也有瑕疵。某个快速的音阶里有一个音色略显毛躁,某个高把位的延长音带着一丝不可避免的颤抖。
但奇妙的是,这些“不完美”非但没有刺耳,反而让音乐整体变得无比真实和可信。 它们像是在告诉你:看,音乐不是神迹,它源于一个活生生的、有着体温和岁月痕迹的人。正是这些小小的“人”的痕迹,反衬出那些流淌出的美妙乐句是何等的珍贵——它们战胜了年龄,战胜了身体的物理局限,是从生命深处开出的花。 那一刻让我深深震撼:我们追求的“人琴合一”,从来不是指技术上的零失误。而是当音乐响起时,你再也分不清,哪是罗梅罗的意志,哪是吉他的天性。琴是他的喉舌,他是琴的魂魄。他从容地、甚至有些“笨拙”地,把所有的技巧、情感、一生的故事,都化在了最朴素的旋律里。 音乐会结束后,我拿着我们在上海大师班的合影请他签名,我告诉他在上海时我说会追随他来成都听音乐会。他看到照片的瞬间,脸上露出又惊又喜的笑容,说道“你真的做到了” ,之后欣然为我签上了专属的祝福(Ariana是我的英文名字)。那个神情,和他在演奏一个心爱的乐句时露出的微笑,一模一样。 今夜之后,我想我会时常想起这位八十一岁的老者,他坐在舞台上,用他松弛而充满权威感的手指告诉我:音乐的目的,从来不是征服,而是诉说。最高的技巧,是让技巧消失,只留下音乐本身,和那个毫无保留的、真诚的你。 (字数限制,下文见评论区置顶) #马里奥弹吉他 #佩佩罗梅罗 #音乐会现场 #吉他大师 #古典吉他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