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没985高校的广西搞AI,是豪赌还是笑话? 广西正用行动打破“西部只能搞农业”的偏见。短短半年,从砸钱布局到项目落地,这个被戏称“慢半拍”的省份在AI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政策专班火速成立,百亿基金直接到位,企业签约密集官宣。最狠的是,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从开工到验收只用了三个月,比特斯拉工厂还快。 没人才没技术?广西亮出三张底牌:东盟市场、土味场景、政策狠劲。玉柴工厂靠AI让生产线效率飙升90%,南南铝的缺陷检测精度卷到0.2毫米,连养牛户都在用算法配饲料。柳州东盟智算中心、贺州智能终端等项目集体落地,270多家AI企业扎堆进场。 但键盘侠的质疑很尖锐:“985高校都没几所,搞AI不是画饼?”广西的回应更直接——全民洗脑式普及!全自治区本科新生必修AI通识课,AI超级联赛拉上东盟国家组队,口号就一句:“北上广搞研发,广西做应用,东盟当市场”。跨境翻译卡、东盟法律大模型火速过审,润建股份包揽24个东盟数据中心建设,摆明要“用市场换技术”。 硬伤也藏不住:南宁独占57%的AI企业,其他城市还在观望;柳州产业转型卡壳,南宁首位度全国垫底。对比贵州大数据占GDP42%的成绩,广西“2027年AI产值破千亿”的目标听着像豪赌。赌赢了,就是打开东盟万亿市场;赌输了,可能沦为政策烂尾楼。 这场翻身仗的关键在于能否把“土”变成“绝招”。当北上广在卷大模型参数时,广西死磕“能用就行”——智慧口岸的翻译器、香蕉林里的虫害识别仪、边贸市的智能报关系统,全是接地气的白菜价工具。没有光鲜的技术名词,却有东南亚最缺的实用场景。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