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大国崛起的温差:为什么工资与商机都在变少? #财经#抖音创作者大会#热点新闻 当中欧班列的钢铁洪流在亚欧大陆日夜穿梭,黄岩岛渔民因生态管护年增收 2.3 万元时,两组冷峻的数据却揭示出另一种现实:根据2024年8月的数据,中国小型企业PMI为46.4%,连续14个月低于荣枯线。根据最新数据,传统餐饮和零售行业的小微企业倒闭率同比上升了15%,这一趋势与2025年预计的餐饮行业30%的倒闭率相吻合。这种强烈的反差,正是当下最值得深思的发展命题 —— 为何大国崛起的宏大叙事中,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单与中小企业的经营账,却出现了获得感的断层? 国际竞争格局的重构正在通过产业链层层传导,最终压在中小企业的生存线上。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 "蝴蝶效应" 已经显现,就像加拿大钢铁业因关税失去 12 万个岗位那样,珠三角的电子厂老板们正面临相似困境。8 月制造业 PMI 数据显示,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持续低于临界点,意味着海外订单的减少已从 "新闻里的事" 变成了车间里的现实 —— 东莞某玩具厂老板透露,今年欧美订单下降 30%,不得不将生产线从 3 班减至 1 班,工人月薪随之减少 2000 元。 更隐蔽的冲击来自供应链的区域转移。不仅是流水线工人,连深圳的电子工程师都开始感受到压力,部分企业将研发设计环节迁至越南后,本地技术岗位薪资出现 10%~15% 的降幅。这种产业外迁形成的 "就业洼地",与数字制造业 9.1% 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 —— 高科技产业的增长如同高速列车,但许多传统行业从业者尚未搭上这班车,只能眼看着机会远去。 国家战略投入的时滞效应,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落差。为保障能源安全和供应链稳定,中欧班列等基建项目的巨额投资虽筑牢了大国根基,却难以立即转化为街头餐馆的客流量。某外贸小城的餐馆老板算过一笔账:中欧班列带来的 GDP 增长,没能让他的月营业额增加一分钱,反倒是附近工厂裁员让客源少了三成 —— 这正是宏观成就与微观感受之间的 "时间差"。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