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娃儿上初中后变了?#2分钟懂青春期情绪# 常听家长说14岁左右的孩子“像换了个人”,我家孩子也这样。我从心理学上了解到,孩子长高、脾气忽好忽坏,不是叛逆,是生理和心理在“快速成长” 首先,生理的剧变:身体“乱信号”影响情绪 现象1. 外貌敏感自卑:长高、长痘、变声,孩子怕“和别人不一样”,比如夏天不敢穿短袖。 现象2. 激素让情绪“过山车”:上一秒开心,下一秒可能因为你多问一句作业就摔门,不是找茬,是激素放大情绪。 现象3. 精力忽高忽低:上课走神、下课疯跑,回家懒动,是身体在适应发育。 其次,心理的觉醒:“独立”和“依赖”之间 在拧巴 现象1. 想做主又怕搞砸:自己选衣服、安排时间,可让他规划学习却又拖延;嘴上说“不用管”,遇挫折又偷偷哭,是想证明自己长大了却没底气独自面对。 现象2. 朋友比你“重要”:听同学的,不听你的,不是对着干,是“同伴认可”对他很关键。 现象3. 藏心事又盼理解:日记锁得严、问啥都说“没事”,却发朋友圈“没人懂”;吵架后偷偷观察你,不是疏远,是想让你看穿他的委屈、给个台阶。 14岁左右娃儿的“别扭”,是在适应成长。别着急纠正,接住小脾气,让他知道“你变了,爸妈也陪你”,他就会少点拧巴、多些踏实。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85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情绪的变化 女儿上初中后,我特意选了块厚实的跳远垫,就铺在家门口走廊上。从她刚升学起,我们就悄悄定下了规矩:每天放学回家,先在垫子上跳10次,才算正式开启“居家模式”——跳完洗个澡,再安安心心坐下来写作业。这小小的10次跳跃,本是想让她在学习间隙活动活动筋骨,也算我们母女间一个轻松的小约定。 可上了初一,作业量陡增,从前晚上9点半就能躺进被窝的她,近来常常要写到10点以后。我看她每天揉着酸胀的眼睛算题,笔尖在本子上不停歇,心里既心疼又没法替她分担。今天傍晚她放学回来,我一时没多想,随口说:“今天咱多跳一次,凑个11次好不好?” 话音刚落,她整个人就像被按下了开关,猛地蹲在垫子上,接着干脆一躺,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出来。我心里一紧,立刻反应过来是自己失了分寸,赶紧放软声音笑着打趣:“哎哟,这是咋啦?直接就地‘躺平’啦?”我知道她的压力早就在心里攒着了——上次语文考试,她从稳居的班级第一滑到了第七,嘴上笑着说“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可夜里房间的灯亮得更久了,作业本上的错题旁也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她在用自己的方式跟自己较劲。 听我这么一说,她抽噎着抬头,泪眼朦胧地瞪了我一眼,没一会儿竟被我逗得破涕为笑,自己也不好意思地嘟囔:“我这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也太像傻子了吧。”见她情绪缓和,我顺势在垫子边坐下,跟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学校的趣事,她也渐渐放开了,起身跟我闹着玩,一会儿假装要“罢工”,一会儿又偷偷多跳一下。 最后,我们还是按着原来的约定跳完了10次,伴着残留的笑意和淡淡的喘息声走进了家门。她蹦蹦跳跳地去浴室洗澡,没过多久,浴室里就传来了她五音不全却格外响亮的歌声,跑调跑得离谱,却透着说不出的轻松。 我靠在客厅的沙发上听着,忍不住笑了。原来成长就是这样,有悄悄攒下的压力,有猝不及防的崩溃,可只要有一点点温柔的缓冲和陪伴,就能很快收拾好心情,笑着往下走。生活本就该是哭过又笑过,然后依然满怀暖意地继续呀。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