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流转的龙纹密码:“鎏金银盘”背后的三朝风云 国家博物馆珍藏的这件异常珍贵的国宝级历史文物鎏金银盘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它是被西汉时期的齐王带入地下的珍宝,那么,它上面为何还刻着秦昭襄王与周王室的印记呢?它无比精美的纹饰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王朝宿命呢? 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山汉墓的考古现场,一件银盘在齐王的陪葬坑中重见天日。当考古学家拭去上面的尘埃时,赫然发现其造型竟与洛阳金村战国墓的银器如出一辙。更惊人的是,这件高5.5厘米、口径37厘米的银器上,蟠螭纹的战国风格与西汉的墓葬形成了罕见的时空错位,本应该属于战国的器物,却现身于汉初的诸侯墓,这背后是跨越三个王朝的史诗级的漂流。 上面的浅浮雕蟠螭纹如群龙交缠,鎏金工艺令每条龙的鳞片都泛着幽光。这种战国时期典型的变形龙纹,实为秦人精心设计的“政治符号” 它被考古界誉为是五行暗战的实物证据,银盘铸造的时期是公元前274年,当时正值秦昭襄王推行的“秦朝水德取代周朝火德”的关键时期。龙纹作为水德的象征,被刻意强化用以论证秦朝取代周朝的天命。在先秦时期,历代尊崇的颜色,都与每个朝代崇尚的五行学说有关。当时世界的组成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而这五行相生相克,前朝多被新朝所克。如夏朝是木德,崇尚青色。殷商是金德,崇尚白色。周朝是火德,崇尚的是红色。金克木,火克金。而水又能克火,非常有趣的是,秦国就是水德,代表的颜色正是黑色。 它还是铸造工艺突破的见证者:上面的蟠螭纹采用锤揲与錾刻结合的复合工艺,而龙眼则以“炸珠法”镶嵌有金粒,可惜的是金粒已经遗失。#历史文物 #国家博物馆珍藏文物 #鎏金银盘 #国宝 #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