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恐龙是繁荣于中生代的陆生爬行动物,属于恐龙总目,可分为鸟臀目和蜥臀目两大支。起源于2.3亿年前三叠纪,于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灭绝,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其一支演化成现今鸟类 。 分类 - 鸟臀目:均为植食性,分角足类(如鸭嘴龙、肿头龙、三角龙 ,头上有角或足部似鸟 )和装甲类(如剑龙、甲龙,身上有防护结构 )。 - 蜥臀目:多样性高,分蜥脚形亚目(植食性,如阿根廷龙、梁龙,有长脖子和巨大身体 )和兽脚亚目(多为肉食性,如霸王龙,手盗龙类一支演化成鸟类 )。 著名恐龙 - 霸王龙:蜥臀目兽脚亚目,白垩纪晚期顶级掠食者,体长约12 - 14.6米,臀高4 - 5米,牙齿锋利,咬合力强 。 - 三角龙:鸟臀目角龙亚目,白垩纪晚期植食性恐龙,体长7 - 9米,有三根尖角和巨大颈盾,用于防御 。 - 剑龙:鸟臀目装甲类,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植食性恐龙,背上有骨质板,尾部有尖刺,可防御、调节体温 。 - 腕龙:蜥臀目蜥脚形亚目,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植食性恐龙,是曾存在过的最高恐龙,前肢长,以树顶嫩叶为食 。 灭绝假说 - 小行星撞击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如尤卡坦半岛陨石坑 ),引发冲击波、海啸、灰尘遮天蔽日,破坏生态,致恐龙灭绝 。 - 火山喷发说:大规模火山喷发,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尘埃,改变气候和环境,影响恐龙生存 。不过恐龙灭绝原因尚无定论,还需更多研究探索 。 恐龙虽灭绝,但化石在各大洲均有发现,也常出现在艺术作品中,相关研究不断推进,如关于恐龙与鸟类演化关系等,持续吸引着人们探索史前奥秘 。(用了Al生成技术)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鸭嘴龙(学名:Hadrosaurus)属于鸟臀目、鸭嘴龙科,是白垩纪晚期(约6500万至8000万年前)的草食性恐龙,在植食性恐龙中占比高达75%137。 体型:通常体长10-12米,身高约5米,体重约4吨。但部分种类如中国山东的“巨型山东龙”体长可达15米,高8米,体重达6-7吨,是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鸭嘴龙类 头部特征:吻部宽扁如鸭嘴,头骨高且枕部宽大。部分种类(如棘鼻青岛龙)头冠显著,形似独角兽角;另一些(如巨型山东龙)则无冠饰 牙齿结构:颌骨两侧有2000多颗菱形牙齿,呈垂直复叠排列,旧齿磨损后新齿不断替换,形成“碎草机”般的咀嚼系统,适合处理坚硬植物 2. 生活习性与行为 食性:以柔软植物、藻类及松叶、银杏等裸子植物为食,胃部未发现水生植物残留,推测主要在陆地进食 运动方式:成年后以二足行走为主,尾部保持平衡;幼年可能四足行走。前肢短小,后肢粗壮,适合快速奔跑#恐龙 #与恐龙同行 #恐龙时代 #动物世界 #远古巨兽 以躲避捕食者(如霸王龙) 群居与护幼:具有强烈的家族观念,群居生活。成年恐龙会保护巢穴并喂养幼崽,直至其能独立觅食。 防御机制:部分种类头冠中空,可能用于发声或储存空气;尾部强壮可鞭打敌人,或借助游泳逃脱 全球分布:广泛分布于北美、北极及亚洲。北美是鸭嘴龙最早发现地,中国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也有大量化石出土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5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