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对比TCP/IP协议栈 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栈对比 一、层次结构 OSI 七层模型(理论分层) 1. 物理层(传输比特流)→ 2. 数据链路层(帧传输、MAC地址)→ 3. 网络层(IP寻址、路由)→ 4. 传输层(TCP/UDP)→ 5. 会话层(连接维护)→ 6. 表示层(格式转换、加密)→ 7. 应用层(HTTP/FTP等服务)。 TCP/IP 协议栈(实际应用) 1. 网络接口层(整合OSI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2. 网际层(IP协议)→ 3. 传输层(TCP/UDP)→ 4. 应用层(整合OSI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如HTTP/DNS)。 二、设计差异 OSI:自上而下严格分层,理论性强,各层功能独立(适合教学)。 TCP/IP:自下而上基于需求设计,合并上三层为应用层,更注重实用性(互联网实际标准)。 三、核心功能对应 底层(物理+链路):两者均处理物理传输与MAC地址控制。 网络层/网际层:均以IP协议为核心,负责寻址与路由。 传输层:均提供TCP/UDP端到端通信(可靠/不可靠)。 上层(会话+表示+应用):OSI单独分层,TCP/IP将功能整合到应用层(如SSL加密、会话管理集成在HTTP等协议中)。 四、典型协议举例 OSI应用层:HTTP、FTP、SMTP; TCP/IP应用层:HTTP(含SSL/TLS)、DNS、SSH(集成会话与加密功能); 传输层:TCP、UDP(两者共用); 网络层:IP、ICMP(两者共用)。 五、总结 OSI是理论模型,分层细致但实现复杂;TCP/IP是实用架构,简化上层分层。 TCP/IP可视为OSI的“精简版”,两者在核心功能(如IP、TCP/UDP)上高度对应,但上层整合方式不同。 #网络工程师 #计算机 #网络安全 #tcp #网工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