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现役部队军官军装主要特点如下,一颜色与设计,陆军多用深卡其或土黄色,做驯服剪裁叫修身,常服偏立领,短衫设计注重仪态,海军冬季常服为黑色,上下装白色衬衣,黑色领带,夏季常服为白色或米黄色,款式多样,部分参照美军设计,空军军装主色调为灰蓝色,款式与陆军类似,长服立领设计,作训服多采用数码迷彩,二军衔标识,陆军和空军军官军衔标识,主要位于肩章和领章,上海军军官军衔标识则在袖口和肩章,台湾军队军衔分为将官校,官卫官等,标识清晰便于识别,三材质与功能,军装材质以棉化纤混纺为主,吸湿排汗适合台湾湿热气候,作训服多采用数码迷彩,隐蔽性强,功能实用,四文化与历史影响,台湾地区军队军装受美式影响较深,颜色和款式多参照美军,但也保留了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近年来台湾海军部分军装款式向美军靠拢,如夏季丙式军便服采用国民领设计,整体来看,台湾地区现役部队军官军装在颜色,款式和功能上兼顾实战需求与美观,既保留了传统元素,也融入了现代军事潮流,台湾地区现役部队军官军装的历史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早期阶段受美军影响明显,军官常服以卡其色为主,款式接近美式翻领军装,陆军多穿草绿色军装,冬季配发棉袄,夏季为衬衫式军服,军官与士兵服装差异较小,主要通过领章和臂章区分军衔和兵种,二,美元时期,美元物资推动军装统一,陆军颜色偏深草绿海军深蓝,空军灰蓝,军官常服多为立领短衫,剪裁注重仪态,类似美军风格,徽章和标志逐步规范,领章和袖标开始体现军衔和兵种差异,三,本土化改革,台湾开始自主设计军装,陆军颜色调整为深卡其或土黄色,更适应岛屿地形,海军陆战队引入虎斑迷彩,适合丛林战,成为标志性迷彩之一,军官军装款式趋于稳定,长幅立领设计,作训服多采用多口袋设计,实用性增强,四,现代化转型,数字化迷彩全面推广,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逐步换装数字迷彩,野战服提高隐蔽性,军官军装更注重功能与美观结合,做训服采用透气耐磨材料,常服剪裁精致,徽章和标志进一步细化,军衔和兵种标识更清晰,部分徽章加入个人符号,女性官兵服装改进,出现孕妇专用野战服等特殊设计,主要特点总结,颜色演变,从草绿卡其到数字化迷彩,适应实战需求,款式设计早期受美式影响,后期本土化常服。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军营回忆 #军旅 #已退役 “50”式军服按陆、海、空军干部、战士和女军人区分,并有夏服和冬服之分。陆军服装颜色为浅黄绿色;海军常服为蓝色,礼服为白色;空军上衣为浅黄绿色,下衣为蓝色。 服装用料开始均为12磅棉平布。1950年8月,为陆军团以上干部,海、空军机关营以以上干部,空军伞兵、海军舰艇部队及海校学员配发了呢制服。 夏服样式,陆、海、空三军干部基本相同,均为中山服,佩带“中国人民解放军”布胸章,戴解放大檐帽。陆军战士单军服为套头式、紧袖口,戴大檐帽;1952年改为前开襟、散袖口,戴解放帽,以利于操练、作战。冬服样式,陆军干部、战士基本一致,为开襟式“老棉袄”,戴有檐棉帽。海军战士夏服为棉平布水兵服,戴无檐水兵帽,冬服为呢制水兵服,空军战士夏服、冬服均与干部服装相象。 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冬服为列宁服,帽子、服装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服相同。其中,女军人的夏服和冬服可圈可点——连衣裙,立翻领,套头式,长袖,中腰有布制腰带,裙子下摆长及膝盖以下;冬装列宁服,小翻领,双排十粒扣,紧袖口,西式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成为了我国女性最流行的服装样式。而50式军服样式的军便服(也称人民服)一直和中山装、西服为我国男子制服的主要款式,让多少人梦寐以求,曾风靡一时,尤为进步青年所喜好。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0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