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04
南澳1号 是2007年5月中国广东汕头南澳岛东南三点金海域发现的明代沉船,该礁区为渔船、货轮往返要道的航行危险区。初名“南海Ⅱ号”,2009年9月26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依据考古命名惯例以其发现地更名为现名,更名决策综合了当地政府及公众意见。沉船残长24.85米,残宽7.5米,保存25道隔舱板,是迄今发现舱位最多的明代沉船,船体采用荷木建造并带有中西结合的密置隔舱结构,其中隔舱板与尾舱板因荷木材质耐腐蚀性和抗虫性较弱。该沉船于2010-2012年完成三轮水下考古,共出水文物近3万件,包括漳州窑、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瓷及铁器、铜器等,并发现4门火炮、铜锣及铜钱、果核等生活遗存,其中未完全腐烂的果肉为国内外水下考古首次发现,成为中国发现的第一艘满载“汕头器”的船。边防官兵在856天守护中出动警力6000多人次,驱离可疑船只超2000艘,缴获文物195件。出水文物展于南澳海防史博物馆“直挂云帆济沧海”专题陈列展出千余件文物,2010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馆同步上线3D虚拟展馆实现文物三维数字化展示与沉浸式漫游,文物先后在韩国、辽宁等地巡展,2025年“广东外贸一千年”展览新增针灸针、茯苓等中医药相关器物。沉船年代多数学者认为在明万历年间,部分推测为隆庆至万历中期,始发地可能为漳州月港,目的地或为吕宋地区。 #博物馆 #文物 #沉船 #沉船宝藏 #汕头市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