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立志行仁 #小曹同学说# 【学习】 大家好,继续分享《论语》里仁篇。今天分享第四章,子曰:“苟志於仁矣 ,无恶也。”专家解释选二: 其一,孔子说,如果立志追求仁,就不会做坏事; 其二,孔子说,只要立志践行仁,就不会为恶。 【认识】 是否可以理解为,在立志的层面,也就是“想和不想”的层面,“想”做个好人,就不会去做坏事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绝大部分管理者,在加入特定的组织时,都做过承诺,握拳宣过誓,要终其一生为百姓谋幸福,并且做到全心全意,应该理解为无私无欲。所以作为君子、管理者自己先立志于仁,从理论上讲应该不是问题。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 【转化】 在自己行仁的同时,还要推行仁,营造行仁的环境,引导和激励大家:一是传播仁德思想;二是营造良好氛围;三是提供实践机会;四是树立典型榜样;五是提供教育资源;六是引导自我反省;七是强化社会环境。也就是说,君子、管理者立志了,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环境,带领大家一起立志。 C理论认为,要落实口号、理念,首先要做到的是把口号和理念变为可操作的行为规范,也就是把“积分”变为一个一个可以丈量的“微分”。还要从器物、制度层面要不断上升到观念层面,同时,观念层面也要不断“微分”到制度、器物层面,这样才能做到在地解决“想和不想”层面的问题。 【深化】 对于一种观念,我们还要注意理论与实践连接,思考和解决外部环境影响、缺乏持续动力、对人的思想理解不够、缺乏反思和自省等等问题。或可采取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实践运用、营造良好氛围、培养持续能力、深入学习仁德、加强反思自省等方法。 立志是定盘针,只要志立住了,行仁德就会一步一步向前,从去恶从善,到择善固执,直至止于至善。 这首先是对君子、管理者的要求,您说呢?#传统文化 #人文 #管理者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