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Linux安全工具合集 [网络安全基础] 一、防火墙与访问控制 iptables:Linux内核级防火墙,支持四层规则链,灵活但配置复杂。 firewalld(RedHat):动态管理,支持“区域”概念,服务级策略更便捷。 ufw(Ubuntu):简易命令行工具,快速部署基础策略。 nftables:iptables替代方案,支持五层状态检测,性能更强。 二、入侵检测与防御 Snort:开源网络入侵检测(NIDS),基于特征匹配,支持实时与离线分析。 Suricata:高性能多核处理,支持SSL/TLS解密检测。 osquery:将系统视为数据库,用SQL查询主机安全状态。 AIDE:文件完整性监控,通过哈希校验发现篡改。 三、日志审计与监控 logwatch:自动解析日志,生成安全日报。 ELK Stack:分布式日志平台,支持攻击溯源与可视化分析。 auditd:系统级审计工具,记录系统调用,满足等保合规。 fail2ban:分析日志,自动封禁频繁失败登录的IP。 四、权限与访问控制 SELinux(RedHat):基于标签的强制访问控制(MAC),严格限制进程权限。 AppArmor(Ubuntu):程序白名单机制,配置更简单。 John the Ripper:密码强度审计工具,仅用于合法安全测试。 五、终端与远程安全 OpenSSH:禁用密码登录,推荐密钥或证书认证,限制用户访问。 w / who / last:查看当前及历史登录会话,识别异常行为。 六、恶意软件检测 ClamAV:开源杀毒引擎,支持文件扫描与自定义病毒库。 chkrootkit / rkhunter:检测常见Rootkit特征。 七、加密与VPN dmcrypt:全磁盘/分区加密,保护静态数据。 GPG:文件与邮件加密,支持公钥体系。 OpenVPN:企业级SSL/TLS加密VPN,支持跨网互联。 WireGuard:轻量高效,内核级实现,配置简洁。 说明:本内容仅用于合法网络安全技术交流,所有工具均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在授权范围内用于系统防护与安全建设。严禁用于任何非法目的。 #网络工程师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计算机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黄仁勋的“中国情结”:商业理性与地缘政治的博弈 当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时隔十余年再度踏上韩国土地,在APEC的聚光灯下发出“希望向中国客户销售芯片”的呼吁时,这位硅谷巨擘的直言不讳,不仅折射出一家跨国企业的商业焦虑,更撕开了当前全球科技产业链上那道刺眼的裂痕。 “我们一直希望重返中国市场”,这句朴素的商业告白背后,是任何全球性企业都无法忽视的市场逻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对英伟达而言绝非可有可无的选项。黄仁勋坦言“英伟达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好”,道出了互利共赢的经贸本质。然而,当前局面却让这家芯片巨头面临“市场份额将归零”的窘境——这不仅是英伟达的损失,更是全球科技产业分工失衡的缩影。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黄仁勋直指美国所谓“国家安全担忧”毫无道理。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自主生产的AI芯片已能满足应用需求,封锁政策既无法阻止中国技术进步,反而让美国企业自缚手脚。这种基于产业现实的理性判断,与某些政客臆想中的“技术铁幕”形成鲜明对比。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试图通过断供构筑技术壁垒,无异于刻舟求剑。 更值得玩味的是他对华为的评价。将竞争对手称为“拥有非凡技术的公司”,警告低估华为是“愚蠢的”,这种坦诚既彰显企业家的格局,也揭示了一个被刻意忽视的事实:中国科技企业已在全球创新版图上占据不可动摇的位置。当华为等中国企业展现出“惊人的竞争精神”时,封锁政策反而成为倒逼自主创新的催化剂,这恐怕是政策制定者始料未及的。 黄仁勋的发言,本质上是对当前逆全球化思潮的一次理性纠偏。他提出的“符合美国最佳利益,也符合中国最佳利益”,道破了中美科技关系的实质——在竞争中找到合作空间,在博弈中实现共同发展。科技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人为割裂市场、阻断技术交流,最终只会延缓全人类的进步步伐。 当下,世界正站在科技冷战与开放合作的十字路口。黄仁勋的呼声提醒我们:真正的科技安全建立在持续创新与开放合作之上,而非孤立与封锁之中。当政治家还在意识形态的迷宫里打转时,企业家已经用脚投票,选择了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道路。或许,倾听这些来自产业前沿的声音,才是打破僵局、重建互信的第一步。 在芯片纳米尺度的电路之间,流淌的不仅是电流,更是人类对科技进步的共同渴望。解开地缘政治的死结,需要更多这样基于现实而非偏见的商业智慧。(内容来源网络)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