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最早知道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在赖导的节目中。里面是这么说到的,人们试着把河南人共同的记忆凝聚起来,并在现代城市的郊外建起一座城池,把这片土地的时空碎片拼合在一起。 有人说:这里是戏剧爱好者的天堂,是中国人的迪士尼。我带着憧憬和疑问,来到了这里。 这天午后,我从郑州东站出来,阳光洒在脸上,带来温暖与好心情。 路上,没有看到麦子,但是树叶金黄,层层叠叠,风中是秋日独有的爽朗气息,好多次 ,想冲进林间打几个滚,撒几个泼,来表达我的愉悦。 土夯的城墙,带着历史的厚重和接地气的质朴,光影交错间,又透露着艺术的美感。 在第七机车礼堂,回顾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在苏轼的河南,见证苏轼几经波折“被迫”豁达的一生; 在天子驾六遗址坑,感受文化传承,精神永存; 在曹操的麦田,看到了三国以外,另一个也谋略有气魄有理想的曹公; 在薛怀义剧场,懂得了软饭不能硬吃的道理; 在老院子,想起来永远留在院子里的爷爷奶奶,他们也许跟不上时代,但质朴真诚的让人落泪; 而在红脸蛋儿,在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身上,在这片用土夯起来的城墙里,我不再去想远方的未来,只想单纯的留下一份快乐。 这里有风景,也有人文,有故事,故事也有人。在这片土地上,我感受到了幸福。#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我为家乡代言 #vlog日常 #抖音推广 #城市风景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踏足云南的土地,像是闯入了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更是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浸润与自我审视。在这里,“学到”的不只是风景背后的故事,“看到”的不只是视觉的震撼,“想到”的更是对生活本真的重新思考。才发现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厚重的人文底蕴。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这让我学到,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宣传,只有心灵的沉静,我忽然懂得,信仰不是形式上的追求,而是内心的笃定与向善的坚持,是在纷繁世界里给自己留一片精神的净土。 旅途之中,更被云南人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手艺人专注地打磨着银饰,一针一线绣着扎染,他们不疾不徐,将时光与心意都融进作品里;在乡间的集市上,村民们摆着新鲜的菌子、水果,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过客。他们没有都市人的焦虑与浮躁,而是在慢节奏里享受生活的本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山水为伴,与邻里相亲。这让我想到,我们总在追逐远方的目标,却常常忽略了当下的美好;总在抱怨生活的琐碎,却忘了简单才是最珍贵的幸福。或许,生活不需要太多的功名利禄,只需要一份热爱与从容,像云南人一样,把日子过成诗。 我也相信我们有我们的优势,虽然是后面在开始,我相信以后的桴㯊会越来越好。桴㯊加油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2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9
《天机与种子》 @ 老槐树村的孩子们都知道,村东头住着一个怪老头。村里流传着关于他的各种传说,有人说他以前是个了不得的账房先生,也有人说他懂法术,能看透未来。 最吸引孩子们的,是那个“泄露天机”的说法。怪老头偶尔心情好时,会坐在槐树下,给围拢过来的孩子们讲一些稀奇古怪的“道理”。他不讲神仙鬼怪,只讲什么过去和未来、命运可更改,虽然孩子们大多听不懂,但他讲故事时眼睛里闪着的光,像是有魔力。 这天,他又讲起了说了无数遍的话,说什么改变命运需要方法,更需要自己去“执行”。一个稍大点的孩子壮着胆子问:“怪爷爷,您把这些好方法都告诉我们了,要是人人都学会了,那这方法不就不灵了吗?就像考试,大家都会了,分数线就高了呀!” 怪老头听完,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粗糙的手掌拍着膝盖:“娃娃,你也太高看‘人人’喽!” 孩子们似懂非懂。怪老头举例子说:“森林里曾经有两种鸟儿,一种听到了远方的山谷有金麦穗的消息,立刻就扑棱着翅膀飞走了,历经风雨,终于找到了那片金色的田野;而更多的鸟儿,即使听到了同样的消息,也只是在窝里挪了挪身子,嘀咕着‘万一路上有老鹰呢?’、‘现在的虫子也挺好吃’,然后继续日复一日地捉着眼前有限的虫子。” “你们看,”怪老头总结道,“方法我说了无数遍,就像把一颗颗种子放在你们面前。可大部分人呢,只是看了看,甚至懒得弯腰捡起来,更别提把它种到土里,浇水、施肥,等待它破土而出了。他们宁愿守着手里那几颗干瘪的野果子,抱怨运气不好,也不会去尝试种一颗能结出更多果子的树。” 日子一天天过去,槐树叶子黄了又绿。树下的石凳已经空了,怪老头几年前已经去世了。晚风拂过槐树叶,沙沙作响,仿佛那位总是笑呵呵的怪老头,正在云层后,俯瞰着之前的孩子们。他所说的“天机”,像是一把锄头和种子,他慷慨地送出了很多把,但最终,只有那些愿意弯下腰、流下汗的人,才能用它开垦出属于自己的金色田野。#纪录美好生活 #日常分享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等一树橙黄,报一方乡梓 他常常站在那里,在田垄上,在山坡边,静静地望着那片绵延的橙园。目光所及,是青涩的果实正悄然吸纳着山间的雾气与阳光,酝酿着一场盛大的成熟。他等的,不只是一场季节的丰收,更是一个践诺的时刻。 他曾是这片土地喂养大的孩子,他的足迹沿着泥泞的乡路走向了广阔的世界,但他的心,却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牢牢系在故乡的脐橙树上。他清晰地记得,大舞台搬家到现在的奉节站广场。那些沉默的扶持,那些殷切的目光,如同一颗颗种子,早已在他心底生根发芽,长成了今日必须回报的参天大树。 “他把家乡父老乡亲的支持铭记于心,感恩回报。” 这短短一句,是他所有行动的注脚。铭记,不是挂在嘴边的言辞,而是融入骨血的责任;回报,不是居高临下的施与,而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他将这份情意,化作了具体的行动——用他所学的新知,为脐橙打开销路;用他积攒的人脉,为家乡架起通往市场的桥梁。他要让这漫山遍野的“黄金果”,真正成为父老乡亲致富的“黄金”。 此刻,风过橙林,枝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大自然与他之间的默契私语。他仿佛已经看到,不久的将来,一颗颗饱满的脐橙被小心翼翼地摘下,装筐,送往四面八方。那清甜的滋味,将不仅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一份来自山野的厚礼,一份由感恩之心滋养出的最好味道。 他的等待,因此充满了神圣的意味。他等待的,是橙香飘万里之时,是乡亲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是他自己,对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最深切、最圆满的应答。 一树橙黄,一腔赤诚。他等待的,是整个家乡的秋天。 #索图大舞台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