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 《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 一套八册 先秦时代、秦汉帝国、魏晋风度、隋唐盛世 唐宋变革、草原帝国、大明王朝、清朝兴衰 ✔书分为历史画卷画图部分 104幅摊开近1米的手绘大图,200多张历史名胜古迹图片、300余张文物图片。 画卷四周有趣味互动问答,近1000个脑洞大开的知识问答。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增加互动性。 ✔画卷历史事件分析解析,将历史场景化分析 一问一答,深度解析历史事件。尤其是这些问题都是直击要害,这样高效又锐利的问题,结合浓缩精华的分析解答,孩子快速就记住了这些历史事件。 ——————🎈🎈🎈🎈—————— 后记: 🔍历史是宏伟又抽象的,把历史做成这种可视化的画卷,方便孩子更加直观的阅读和记忆。 🔍超大画卷,视觉冲击力很强,画风细腻,历史还原度极高,比如“大禹治水”、“鸿门宴”、“赤壁之战”、“玄奘西行”、“马嵬驿之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郑和下西洋”、“虎门销烟”,每一处都是细节满满,加上画卷四周的互动问答,大大提高了可读性。 🔍贴心的历史事件解析,让我这种历史不是很好的宝妈也可以轻松拿下这些历史知识,带着孩子一起用画卷来学习历史。#历史启蒙 #历史启蒙绘本 #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 #儿童历史启蒙 #绘本阅读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这张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的酆都县城区域图,是民国时期丰都城市空间的鲜活缩影,既藏着当时的行政、生活布局,也映照着城市建设的痕迹。 从行政与公共设施看,图中心标注的“县政府”是城市核心,旁边的“县党部”“电报局”则是民国基层治理的配套机构,体现了县城的行政功能集中性。城北的“大操场”“中操场”,是当时公共活动与军事训练的场地——结合史料,民国18年丰都曾拓宽街道、修建公共设施,这些操场正是这一时期城市建设的产物。西北侧的“文慧平小学”,则是民国基础教育在县城的落地,反映了当时的文教布局。 街道与商业格局也清晰可见:图中“中山路”“民族路”“统一路”是城市主街,两侧分布着“马道巷子”“邓家巷子”等里巷,延续了传统县城“街—巷”的肌理。值得注意的是,南部标注了“木匠街”“铜匠街”“铁匠街”“篾匠街”“黄豆市”,这些按行业划分的街道,是民国时期丰都的商业聚集区——楼下开店、楼上住家的“前店后居”模式,正是当时县城商业的典型形态。而“马道子街”(旧时拴马、交易马匹的街道),则保留了传统交通与贸易的印记。 地理与人文地标同样鲜明:图西侧的“天佛寺”是城外的宗教地标,体现了当时佛教文化在县城的影响;左下角的“平都镇”是县城所在的行政区划(民国时期丰都的核心城镇),最下角的渡口则是长江边的渡口——丰都依江而建,渡口是当时对外交通的关键节点。 整体而言,这张图不仅是1942年丰都的“空间快照”,更反映了民国时期内陆县城的典型特征:行政功能集中、商业按行业聚集、街道保留传统肌理,同时融入了近代公共设施(操场、小学)的建设痕迹。它既藏着当时市民的生活日常,也是研究民国川东县城格局的珍贵史料。 #丰都#丰都鬼城#酆都#地图#历史 #地图 #酆都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