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7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4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海穴的位置及功效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调经统血、活血化瘀、健脾化湿等功效,以下是其位置及功效的详细介绍: 一、血海穴的位置 精准取穴: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简便取穴: 屈膝,用掌心盖住膝盖(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大拇指端下即是血海穴。 仰卧,用力蹬直下肢,髌骨内上缘约二横指处鼓起的肌肉中点处。 二、血海穴的功效 调经养血 对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有显著调理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经血瘀滞,改善月经周期和经量。 活血化瘀 常用于治疗血瘀相关病症,如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皮肤瘀斑等,能疏通经络,促进瘀血消散。 治疗皮肤病 对荨麻疹、湿疹、丹毒、皮肤瘙痒等血热性皮肤病有疗效,通过清热凉血、祛风止痒,调节气血以改善皮肤症状。 健脾化湿 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改善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水肿等问题。 缓解膝关节疼痛 位于膝关节附近,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膝关节炎、膝关节肿痛等病症,减轻疼痛和僵硬感。 改善气血不足 对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等血虚症状有调理作用,通过健脾生血,增强气血生成。 三、日常保健方法 按揉: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顺时针揉动,每次3-5分钟,每天2次。 艾灸:用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每次10-15分钟,适合虚寒体质。 拍打:双手握拳,轻轻拍打穴位及周围,每次1-2分钟,促进气血流通。 注意事项:月经量多者经期应暂停刺激;孕妇需谨慎使用,避免自行操作。若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血海穴 血海穴 血海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百虫窠。属足太阴脾经。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屈膝,以对侧手掌按其膝盖,2-5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另说在膝上二寸半(《针灸甲乙经》);在膝上三寸(《千金要方》注);在膝上一寸(《类经图翼》)。布有股前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及股动、静脉肌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五淋,湿疹,瘾疹,阴部痒痛,股内侧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上方。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麻疹、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帮助祛除面部雀斑。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但在临床应用中,却有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疗效。《金针梅花诗钞》血海条曰:“缘何血海动波澜,统血无权血妄行”。可见血海穴在功能上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针灸甲乙经》:“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半”;《千金要方》:“一作三寸”;《千金翼方》作“二寸”;《灵枢经脉翼》作“二寸中”;今皆从二寸,“半”字疑为“中”字之误。《针方六集》:“一方以患人手按膝盖骨上,大指向内。余四指向外,大指尽处是穴。”即以对侧的手掌按其膝盖,手指向上,拇指偏向大腿内侧,当拇指端所止处。《循经考穴编》:“以虎口按犊鼻骨,取中指点到是。” 血海穴,血这里指脾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该穴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取该穴时应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最好每天9-11点在脾经经气最旺盛时按揉该穴,美侧按揉3分钟,以酸胀为度。 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位置很好找,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 午饭前按摩膝盖上的血海穴,有利于祛除脸上的雀斑。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穴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血海穴 #经络穴位 #穴位按摩 #古人的智慧 #知识科普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5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