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82
上周课上,我们翻译“他必须在1:15去图书馆”这个句子时,发生了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一个学生脱口而出:“He at 1:15 goes to the library.” 这句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思维深处的秘密——我们总在用中文的模子,浇铸英语的句子。 这不是学生的错。我们每个人的思维都深深烙印着母语的轨迹。中文里,时间如指挥家,端坐句中统领全局;而英语里,时间却是谢幕的舞者,静静立于句末。 就在那个瞬间,我看见了语言教学的真相:我们教授的不只是语言,而是一扇新的窗户。透过英语这扇窗,世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景。 这何尝不像我们固守的思维定式?用熟悉的框架理解陌生,用固有的认知丈量未知。那个执着要把时间放在句中的学生,多像生活中固执的我们——宁愿扭曲现实,也不愿调整自己看世界的角度。 真正的掌握,发生在你允许另一种思维在你脑海里安家落户的时刻。当你能自由切换两种语序,你获得的不仅是语法,是双重视角,是思维的弹性。 这堂课最后,我对学生说:当你学会把时间放在句末,你学到的远不止英语。你学会了一种更珍贵的能力——放下“本该如此”的执着,拥抱“原来还可以这样”的可能。 现在,我把它也分享给你。无论你学的是英语,还是任何新知识,下一次当你不自觉地用旧框架理解新事物时,记得提醒自己:或许不是它错了,只是你看世界的窗户,该擦一擦了。 因为所有真正的成长,都始于我们愿意调整自己看世界的方式。#同城优先推荐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