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8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76
00:00 / 00: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8
时光深处的答案 林晓最后一次见到沈牧,是在大学图书馆那扇朝西的窗前。斜阳将他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他抬头看她,眼神里有她读不懂的深沉。 “等我回来。”他说,声音很轻,却像承诺。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 如今林晓是一家知名出版社的编辑,过着规整却缺乏惊喜的生活。她住在市中心的高层公寓里,书架上摆满了她编辑的书籍,窗前放着一架钢琴,偶尔在夜深人静时,她会弹奏那首沈牧曾教她的《月光》。她的生活平静得像一潭深水,连相亲都成了月历上例行公事的标记。 “三十五岁了,晓晓,”母亲在电话里叹息,“你到底在等什么?” 林晓默然。她没告诉任何人,有时深夜醒来,沈牧的名字还会卡在喉咙里,像一根拔不出的刺。 一个寻常周三,林晓接到一项特殊任务——社里要出版一套《中国科学家传记丛书》,其中数学卷的重点篇目是“沈牧教授”。看到这个名字的瞬间,她手中的咖啡晃了出来,在稿纸上晕开一团褐色的污迹。 同名同姓罢了,她告诉自己,沈牧学的是理论数学,怎会跑去研究应用数学? 然而责编提供的资料里,附着一张小小的证件照。照片上的男人已不复当年的青涩,眼角有了细纹,下颌线条更加硬朗,但那双眼睛——依然是她记忆中的样子,沉静中藏着星火。 他回国了,在北京一所高校任教。 林晓以编辑身份预约采访时,手指微微颤抖。电话那头的助理很快回复:“沈教授下周有空,他很期待这次会面。” 期待?林晓咀嚼着这个词,心中五味杂陈。 走进校园,梧桐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这些年的变迁。沈牧的办公室在数学系大楼三层,走廊里弥漫着粉笔和旧书的味道。敲门的一刻,林晓感觉自己的心跳快得不像话。 “请进。” 推开门,沈牧就站在窗前,转身看她。十年光阴在他身上刻下成熟的印记,却未曾改变他眼神里那份独特的专注。 “林编辑?”他微笑,语气是职业的礼貌。 他叫她“林编辑”。那一刻,林晓不知该失落还是庆幸——他似乎早已放下。 采访中,林晓努力保持专业,记录着他这些年的成就:海外深造,转向应用数学研究,多项重要成果,最近回国任教。她的问题条理清晰,他的回答简洁明了。 “沈教授为何最终决定回国?”她问,这是预设好的问题之一。 沈牧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有些约定,不管过去多久,都值得遵守。” 林晓笔尖一顿,在纸上留下一个墨点。 采访结束,她收拾材料时,沈牧突然问:“林编辑赶时间吗?” 她抬头。 “我还有些故事,可能对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