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8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启蒙老师最难忘的瞬间 社会上有一些现象我认为按照老子的标准、老子的批判精神是应该加以质疑和否定,如宣传一个人热爱工作、投身事业这是应该的,我们的社会需要弘扬这种风气,但是不要过分,他父亲死了,他也不奔丧,他老婆生孩子,也说是工作忙离不开。这是很不恰当的。因为儒家说得好:“推己及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同心圆的关系。由亲及疏,由近及远乃是正常的人性,所谓“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妻子也不爱惜、对自己的父母也不关怀,那么,可以断言他爱工作、爱事业绝对不是出于真诚,而完全是装出来的。我想连一个基本的人情都没有的人,他能对事业工作真正负责?他肯定是动机不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们中国有些事还不能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人通过制造这类假象,骗取人们的信任,获得上司的重用。其一旦有了位置,拥有权力,就会变本加厉收回原先放出去的政治高利贷,要连本带利捞回来,导致价值错乱,政治黑暗,社会腐败,风气堕落!所以说这种假道学我们不应该提倡。老子的批判精神有时候使我们清醒,对有些人的做法、表现可以打一个问号,如果社会提倡正气的话,也该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情的,而不是有意制造出来的虚假,很显然,老子对“仁”的否定,反映了他的政治理念与儒家见解的对立。在他看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为了拯救社会而提出的仁义礼乐教化学说用心虽好,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多言数穷”,不但不能拯救社会,反而会导致社会更加混乱。只有重自然,非教化,保持虚静无为,才能全身保命,这就是所谓的“不如守中”天地无私情,自然无为,而人或多或少都有私情、私欲,总是想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必然会遭到外在的反噬。要想顺于天,合乎于“道”,近乎于“得”,就要做到减少私心杂念、非分无妄之想,摒弃各种不正当的欲望,实现真正的“少私寡欲”……#憎恨,伤不了对方一根汗毛,却能把自己的日子弄成炼狱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