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人造卫星在太空还能听从地面的指挥 为保护太空环境,减少太空垃圾对航天器的威胁,有识之士一直在研究清理太空垃圾的办法。 对于仍能控制的报废航天器,焚烧处理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解决方案。 另一种解决办法是让即将报废的人造卫星利用自身推力器飞到一条更高的轨道上,那里运行的航天器寥寥无几,因此发生撞击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对于太空垃圾,清除与回收的方法有多种:“激光扫帚”是用激光产生的光压推开微小碎片,或用热量气化太空碎片,适合清除直径1~10厘米的太空垃圾;“太空垃圾网”是用高强度纤维编织的网络拦截太空碎片;“机器清洁工”则是用带有机械臂的卫星机动到大块太空碎片附近,然后抓住该碎片;“自杀式清扫”就是发射航天器与大块太空碎片“对接”,使其速度降低,变轨至低轨道,进入大气层焚毁。 还有一种办法是给太空垃圾插上“翅膀”,让它们自己飞回地球。 当然,所有这些事后处理办法都比不上杜绝制造太空垃圾来得彻底。中国很注重通过技术手段保护太空环境。“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末级火箭加装了剩余推进剂排放系统,使用完毕后不会发生爆炸产生碎片。这成了国际公认的成功案例。 第一位航天员是怎么飞上太空的 “东方号”系列飞船由科罗廖夫和克里莫夫共同完成,是苏联最早的载人飞船系列。“东方号”飞船只能乘坐一名航天员,其座舱里面安装了弹射座椅、无线电、导航等仪器设备。座舱后面是仪器舱,安装了化学电池、返回反推火箭和其他辅助设备。最后面的圆柱体,就是末级运载火箭。在座舱上面,有3个舷窗,可以用来观察外面的景物。座舱里还有氧气、水等航天员生活必需品。“东方号”携带的物品可供航天员10昼夜生活使用。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在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付中梁) #十万个为什么#太空垃圾#载人航天 #无线电 #空间站
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