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赏析 带译文 欧阳修《采桑子》学习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 一、 诗歌基本信息 词牌名: 《采桑子》 简介:又名《丑奴儿》,双调小令,共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通常三平韵。 标题: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这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十首中的第一首,为联章组词,共同吟咏颍州西湖(今安徽阜阳)的四季美景。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被贬至颍州任知州,他喜爱此地西湖的景色,曾言“愿终老于此”。晚年退休后,他果然选择定居颍州。这组词就是他晚年退居此地时所作,表达了他寄情山水、旷达自适的情怀。 二、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文学地位: 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反对浮华的文风,提倡文章要“明道”、“致用”。 风格特点: 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则深受南唐冯延巳影响,多写闲情逸致,风格深婉清丽,部分作品抒发了旷达的胸怀。 与本词关联: 写此词时,欧阳修已历尽宦海浮沉,步入晚年。词中体现的闲适与愉悦,正是他历经沧桑后,归于平静、拥抱自然的心境写照。 三、 整体赏析 结构清晰,情景交融: 全词以“西湖好”开篇,上阕写泛舟湖面所见所闻的宏观美景(绿水、芳草、笙歌),下阕写舟行过程中的细微感受(水面平滑、沙禽惊飞),由面到点,层次分明。全篇景中含情,词人的闲适与喜悦渗透在每一处景物描写之中。 艺术手法高超: 动静结合: 这是本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绿水逶迤、琉璃滑的水面是静景;笙歌处处、沙禽掠飞是动景。动静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灵动、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境界。 多种感官描写: 视觉(绿水、芳草、沙禽)、听觉(笙歌)、触觉(琉璃滑)交织运用,全方位地展现了西湖之美,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比喻精妙: “水面琉璃滑”的比喻,贴切而新颖,写出了西湖无风时特有的宁静与明澈。 情感主旨: 这首词超越了传统士大夫的愁苦情怀,通篇洋溢着对自然美景的由衷热爱和沉醉其中的闲适之情。它展现了欧阳修晚年历经宦海风波后,豁达开朗、寄情山水的精神世界,格调清新明快。 四、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回顾: 这首词写于欧阳修政治失意、退居颍州之后。然而,词中毫无颓唐、怨愤之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得与安宁。 #古诗词 #国学文化 #唐诗宋词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