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从遗腹子到科学巨匠:牛顿的孤独与辉煌】 🍎 命运多舛的起点 1643年,牛顿作为遗腹子降临人世 早产到能装进一升马克杯 母亲认定他活不过两岁 3岁时被扔给外祖母抚养 童年充满孤独与压抑 🔧 手工天赋改变命运 少年牛顿痴迷机械模型 在家乡教堂凿刻的日晷至今可见 中学校长发现其天赋,亲自家访: "让孩子读书吧,他是个天才" 在跪地痛哭恳求后重返校园 🎓 剑桥的减费生 1661年,18岁的牛顿以减费生身份入学 靠给富家子弟端盘子、打扫房间换取学费 这段卑微时光让他遇见恩师巴罗 接触到伽利略、开普勒的科学思想 💫 奇迹般的18个月 1665年伦敦大瘟疫 大学关闭,牛顿回乡隔离 在这段独处时光里,他: 发明微积分 用三棱镜发现光的色散原理 从苹果落地领悟万有引力 📚 科学巨著的诞生 26岁成为剑桥最年轻教授 44岁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 统一了天地运动规律 🌑 矛盾的天才人生 课堂枯燥,学生纷纷逃课 终身未婚,几乎无亲密关系 与胡克、莱布尼茨争夺学术优先权 晚年沉迷神学与炼金术 ⚖️ 科学与信仰的追寻 "引力解释了行星的运动 但无法解释谁让行星开始运动" 在计算世界末日可能在2060年的同时 他始终在寻找终极答案 🏛️ 永恒的荣光 1727年,84岁的牛顿在睡梦中离世 英国为他举行国葬,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墓碑上刻着: "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之光" #牛顿 #科学巨匠 #万有引力 #逆境成长 #人类之光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三体问题为什么这么难? 两个天体的运动,牛顿在300年前就解决了。但只要再加一个天体,变成三体问题,这道题就变成了困扰人类至今的世纪难题。这是为什么? 先看两体问题。太阳和地球,它们的运动轨迹可以精确计算,是一个漂亮的椭圆。公式简洁优美,高中生都能理解。 但当第三个天体出现,比如加入月球,问题瞬间变得完全不同。 不是计算量大了一点,而是整个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为什么?因为一般情况下的三体问题经常表现出一个可怕的特征——混沌。 什么是混沌?就是初始条件的极小差异,会导致结果天差地别。 你把三个天体的位置偏移一根头发丝的距离,过一段时间,它们的轨迹可能完全不同。有的相互环绕,有的被甩飞,有的直接撞在一起。 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稳定配置,比如著名的拉格朗日点。但对于随机给出的三个天体,它们的长期运动几乎不可预测。 数学家庞加莱在1889年证明了一个震撼性的结论:一般三体问题是不可积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存在一个万能公式,能覆盖所有可能的情况。 虽然数学家们陆续找到了一些特殊的周期解,比如欧拉的共线解、拉格朗日的等边三角形解,甚至近年还发现了数百个新的周期轨道。 但是,对于任意给定的初始条件,你无法写出一个通用的解析公式,直接算出任意时刻三个天体在哪里。 这就像你手里有一把尺子,却发现要测量的东西根本没有固定的长度。 但三体问题不只是数学游戏。 我们的太阳系、星系、甚至整个宇宙,都是多体问题。航天器轨道设计、恒星系统演化、卫星导航系统,都绕不开这个难题。 对于一般情况,科学家主要依靠计算机数值模拟,一步一步往前推算。但因为混沌效应,误差会不断累积,长期预测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限制性三体问题,我们还能用摄动理论等方法做近似分析。但这已经是在巨大简化的前提下了。 所以,三体问题到底有多难? 难在它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物理定律,一旦叠加,就能产生超出想象的复杂性。 宇宙的运行规则,远比我们以为的更加深邃。 有些问题,不是努力就能彻底解决的。这或许就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永远保持敬畏与好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