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6
《铜雀台赋》东汉末年 曹植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三国志》版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诗词 #书单 #情感 #三国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诗词歌赋 #唐诗宋词 #中华好诗词 #传扬中华文化 #古诗词的魅力 《登台赋》是一篇散文作者将铜雀台当作吟咏曹操功绩的对象,紧紧围绕铜雀台展开对父亲曹操的歌颂与赞美,文辞华丽,语句跌宕。开篇描述铜雀台新建后气势恢宏的场景,运用衬托的手法借早春的柔风与鸟鸣、淙淙的流水与繁茂的果树表现出曹操统治下国家的繁荣昌盛。群英荟萃,齐聚于朝,展现出曹操重用贤才、泽被天下的不朽功勋。进而将齐桓、晋文公事迹与曹操相对比,以日月的光辉衬托出曹操的政绩卓然。最后表达对父亲永享尊贵的祝愿,希望人民安居乐业,铜雀台永远坚固不倒。文章辞藻华美,引人入胜,是汉赋中的经典作品。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于是在邺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然后曹植作出这部作品。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
《洛神赋》一一曹植(曹子建) 七步泣珠:曹子建 曹魏洛阳,春意正浓。十五岁的曹植一身素色锦袍,昂首步上铜雀高台。父亲曹操负手立于台边,望着浩浩洛水,忽道:“汝善属文,今日以此台试作一赋。” 少年抬头,新筑的铜雀台巍峨耸峙,金顶映日,恍若登仙之路。片刻思索后,他眸光澄澈,朗然开口:“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字字如珠玉落盘,文辞沛然若神助。话音既落,满座公卿寂然无声。曹操抚掌大笑:“吾儿真乃天降文曲!”那日铜雀台上,少年意气化作惊世的《登台赋》。 几年光阴流转,曹植已是名动天下的“陈思王”。洛阳御园内,才士云集。曹操令诸子即景赋诗。兄长曹丕尚在沉吟,曹植已然起身。清风拂过他绣着青竹的衣袂,声音清越:“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吟咏间光影摇曳,恍如神笔点就斑斓画卷。曹丕脸色微沉,将手中酒盏握得太紧,指节泛白——弟弟锦绣般的才情,如芒在背,刺得他心口隐隐作痛。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猝然长逝。刀光剑影掩映下,曹丕登基称帝。一夕之间,陈思王从云端跌落尘埃。新帝一杯御酒赐到曹植府上,侍从宣读密令:“此乃鸩酒。” 生死须臾之际,洛阳宫深殿幽寒,曹丕倚坐龙榻,冷冷质问垂首的曹植:“听闻你暗交诸侯,图谋不轨?”不等回答,唇角牵起一丝冰冷讥诮:“世人都说你有七步成诗之才,今日朕倒要亲眼验证。七步之内,若不成诗,便是天意灭你。” 曹植缓缓抬头。龙座上的兄长面罩寒霜,眼中却似沸着一锅滚油。他艰难抬足,一步踩在冰凉如铁的石板上——那是他们幼年赤足追逐嬉戏的地方。足尖落下沉重,第二步又起,心海却惊涛翻涌:兄弟之情何在?往日铜雀台上的夸赞,莫非已成穿肠毒药?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第三步踏出时,沙哑的字句忽然冲口而出。整座宫殿倏然寂静,唯听阶下滴水之声,如豆泪轻溅。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七步落下,整首绝唱余音在空阔大殿中如惊鸟旋绕。曹丕面上如披严霜,手不自觉地按紧扶手。死寂中,他终是拂袖而起:“陈思王……闭门思过,无召不得入宫!”声音微颤,仿佛自己也正被那泣豆之声煎熬。 步出宫门长阶,日光灼痛了曹植的双眼。他回首一望,宫墙深深,铜雀台的金顶在远处闪烁着冰冷的光。他忽然仰天大笑,笑声震动林木。笑声落下,一行泪滚入尘土——原来他毕生最悲怆的诗歌,恰是这七步间从心脉深处泣出的血珠。 三年后,曹植远徙鄄城。洛水汤汤,孤舟一叶。夜泊清辉下,他独立舟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