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前段时间,堂哥的故事在许多人心中投下石子,在我这里,涟漪至今未散。 我勉强算半个历史爱好者,之前浏览过一个讨论:中国历代帝王,谁的功绩可称第一?帖子里,始皇帝、汉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的呼声都很高。当时我和大多数人的看法一致——若论功业巅峰,自然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或是将文治武功推向极致的“天可汗”唐太宗。 那时我觉得这理所当然。历史向来以成败论英雄,我们站在终点回望,用疆域、制度与盛世来衡量一切,这似乎无可指摘。即便有人为汉高祖、明太祖的卑微出身辩护,我也认为那更多是锦上添花的感叹,无改于他们功绩的最终排位。 直到堂哥的故事,像一根细针,精准地刺中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让我开始反思:那种看似客观的“不论出身论功绩”,对那些从深渊攀爬而上的人,是否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不公? 为了抛开主观偏好,我特意查询了唐太宗与明太祖的成长轨迹。当那条年龄线清晰地展开在眼前时,我所感受到的不再是理性的比较,而是一种近乎生理性的震撼: 当李世民居于唐国公府,在顶级的权谋与兵法熏陶中成长时,那个叫朱重八的少年,正为刘德员外家放着牛,在饥寒中挣扎求生。 当李世民弱冠之年便随父起兵,运筹帷幄,展现出惊世才华时,朱重八的父兄母子在饥荒中相继饿死,他孤身一人,跪求施舍,被迫出家,踏上了前途未卜的乞讨之路。 当李世民在虎牢关前一战擒双王,受封天策上将,意气风发地走向权力的巅峰时,当年的放牛娃朱重八,刚刚在濠州城下放下破碗,脱下僧袍,成为一名随时可能战死沙场的底层步卒。 所以,是啊。 一个在云端起步,一个在深渊求生。当我们将他们最终都达到的“皇帝”这个头衔并列时,又怎能轻易地说,站在云端的李世民,就一定比从深渊血战而出、同样开创了一个伟大王朝的朱元璋,更加伟大? 历史或许会冷静地记录下他们各自的终点,但人心的天平,却会因知晓了这全然不同的起点,而为之倾斜、震颤。#堂哥 #知识分享 #认知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