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于2025年10月22日发布《中国股市"慢慢牛"正在形成》研报,预测MSCI中国指数到2027年底将上涨约30%,主要由12%的年复合盈利增长和5%-10%的估值扩张驱动 。这一预测基于AI投资、反内卷政策、企业出海三大盈利增长引擎,以及政策、估值、资金、风险环境四大支撑支柱。 基于10月22日至11月4日的市场表现,A股和港股在高盛研报发布后呈现震荡上行态势,上证指数累计上涨约1.2%,恒生指数上涨约2.5%,基本符合慢牛特征。多家外资机构包括摩根士丹利、瑞银、摩根大通等均表达了对中国股市的乐观预期,形成了外资机构的共识 。 高盛对中国股市30%潜在回报的预测建立在严谨的量化分析基础上。根据高盛10月22日发布的研报,这一预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约12%的年复合盈利增长率和5%-10%的市盈率扩张潜力 。具体而言,按照复利计算,2025年底至2027年底的两年期间,12%的年复合盈利增长将贡献约25%的涨幅,5%-10%的估值扩张将贡献剩余的5%-10%涨幅,两者合计达到30%的总回报预期 。 这一计算模型基于以下关键假设:首先,中国企业盈利将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摆脱近年来的低增长困境;其次,市场估值将从当前的历史低位逐步修复,但不会出现过度投机;第三,宏观经济环境保持稳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第四,外资流入和国内资金配置转移将为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 高盛的预测模型还考虑了不同情景下的敏感性分析。在乐观情景下,如果AI投资超预期、反内卷政策效果显著、企业出海加速,盈利增长可能达到15%以上,估值扩张空间可能达到15%,总回报可能超过40%。在悲观情景下,如果经济增长放缓、政策支持不及预期、外部环境恶化,盈利增长可能降至8%以下,估值可能进一步压缩,总回报可能仅为10%左右 。 #A股 #高盛 #慢牛 #投资 #财经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特斯拉崩了?英伟达也不行了?牛转熊了? 一、现象描述:科技公司裁员+GPU投资的表面逻辑 在进入深层分析前,先回顾一下目前可观测的现象与流行解读。 1.1 裁员潮 近年来,包括 Amazon、Microsoft、Meta Platforms(原 Facebook)等科技巨头频繁宣布裁员。比如: •据报道,Amazon 在 2025 年宣布其董事会决策范围内大规模裁员。 •追踪数据显示,2025 年科技行业裁员的规模仍在持续。 1.2 GPU/AI 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 与此同时,这些科技公司正加速在 AI 、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资: •一篇分析指出,科技公司正在削减人力资本支出,将更多资金转向 GPU 等硬件基础设施。 •在资本开支报告中,多家公司都将“AI基础设施建设”列为优先。 •针对 GPU 的需求极大,以 NVIDIA 为例,其市场主导地位愈加明显。 1.3 常见解读:裁员=省钱=买 GPU 因此,在大众舆论中流行一种解读:这些公司通过裁员削减人力成本,从而腾出更多资金用于购买 GPU 、建设数据中心,以迎接 AI 时代。该解释听起来简单直观:削人头、节流,再加码硬件投资。 例如,某文章中便指出: “裁员几乎全部用于购买GPU。剩余员工的工作量翻倍。” 另有分析称:Amazon 的 30,000 裁员被看作是“用人才换 GPU”。 ⸻ 二、为何“裁员就是为了买 GPU”这一逻辑不够充分 尽管上述“裁员省钱买 GPU”这一解释有其表面合理性,但从战略、制度、金融体系等维度看,其逻辑存在重大缺陷。下面逐项分析。 2.1 人力资本不仅为成本,更是战略资产 首先,从公司战略人力资源角度看:在高科技、尤其 AI 时代,公司的人才并非纯粹“可任意削减”的成本类别。高端工程师、研究人员、数据科学家,具备深厚知 更多同步更新在董事会!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2
2025 年高盛 AI 产业研报 极具投资参考意义,给大家总结精炼为 19 点: 1.AI是基础设施革命:AI是继铁路、电气化、互联网后的重大技术拐点,其发展依赖资本与基础设施支撑,而不仅仅是代码与模型。 2.天价成本结构:一座250MWAI数据中心总成本约120亿美元,其中内部GPU等设备成本是物理建筑成本的3-4倍。 3.最紧迫瓶颈在电力: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激增160%,但当前老旧电网无法适配,构成最紧迫瓶颈。 4.短期电力矛盾突出:天然气电厂审批建设需5-7年,风光能源供电间歇性强,核电是长期方案,导致短期电力供需矛盾尖锐。 5.功耗密度飙升:2027年AI服务器机架功率将是5年前云服务器的50倍,GPU高能耗亟需液冷等先进散热方案。 6.资本投入创纪录:超大规模企业(如亚马逊、谷歌)计划2027年投入1万亿美元用于AI,2024年全球该类企业日资本支出约8亿美元。 7.供需严重失衡:全球数据中心空置率仅3%,热门市场近0%,2028年前难有大规模新增电力,供需缺口显著。 8.融资模式创新:传统融资失效,需VC、SASB证券化等创新方式。2025年数据中心SASB交易规模预计突破20亿美元。 9.主权基金入场:2024年Equinix联合新加坡主权基金、加拿大养老金募资150亿美元,用于扩建美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10.电网老化严重:美国电网设施平均已使用40年,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需求与供应缺口将达10.4GW。 11.能源结构预测:高盛预测,60%数据中心新增电力需求将由30%天然气CCGT、30%天然气调峰电厂、27.5%太阳能、12.5%风能满足。 12.核电目标远大:美国政府推动2050年核电容量达400GW,微软等企业通过长期购电协议重启旧核电站。 13.表后供电兴起:“自建微电网、直连电厂”成为绕开电网瓶颈的选择,但存在污染与监管争议。 14.全球资本需求:到2030年,全球能源转型、电力与公用事业、数字基础设施分别需12万亿、3万亿、2万亿美元资本。 15.新加坡REIT优势:新加坡REIT市场(规模680亿美元)因税收优势,成为全球数据中心REIT上市热门选择。 16.新玩家涌入:除超大规模企业外,新兴云厂商也在斥资建设GPU数据中心。 17.AI推理耗电巨大:一次ChatGPT查询的耗电量约为一次Google搜索的10倍。 #股民交流#AI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4
AMD有机会一万亿吗?怎么计算Ai芯片企业的估值? 一、AMD 最新財報與市場背景概況 1. 財報亮點回顧 •AMD 公布其 2025 財年第 3 季度(Q3)財報:營收達 92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同期毛利率達 52%。 •營業利益爲 13 億美元,淨利為 12 億美元。 •非 GAAP 基礎下,營收為 20 億美元(報表中為 2 0 億?實際為 20 億?報表為 20 億 非 GAAP 淨利)。 •公司發言人表示:「我們交付了一個卓越的季度 … 我們的數據中心 AI 業務正快速擴張,並且進入一個明顯的成長軌道。」 •前一季(Q2 2025)資料:營收為 77 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32%。 •Q2 中,資料中心(data center)營收為 32 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14%。 •同時面臨美國對中國出口限制帶來的衝擊。 2. 市場回應與投資者情緒 •雖然營收優於預期,但資料中心成長未達市場更加激進的預期,因此股價在部分時段出現回落。 •投資者關注點包括:是否能在 AI 加速器及資料中心 GPU 領域真正與 NVIDIA 構成競爭、是否能有效突破中國出口限制、其產品良率與規模化交付能否如預期。 •因此,儘管數據亮眼,但未來執行風險與競爭壓力成為市場焦點。 3. 為何這份財報特別重要? •在 AI 基礎設施擴張的背景下,晶片公司尤其是 GPU/加速器、資料中心專用 AI 晶片被高度重視。 •AMD 近期在 AI 加速器(如 Instinct MI 系列)方面發力,若執行順利,有可能打破 NVIDIA 在 AI 領域的壟斷地位。上述財報即反映出這一方向已有初步成效。 •同時,AMD 作為「設計+代工」分離的 fabless 模式,與 台積電 TSMC 等晶圓代工巨頭配合,處於整個半導體價值鏈中較具彈性的節點。 •因此,這份財報也被視為觀察 AI 賽道中「新玩家能否真正崛起」的重要風向標。 4. 與 AI 大趨勢關聯 •現階段,全球人工智慧(AI)訓練與推理需求大增,從 大規模語言模型(LLM)到生成式 AI,再到企業級 AI 服務,背後都需要大量 GPU/AI 加速器、資料中心運算能力。 •半導體公司能否從中受益,尤其是資料中心與 AI 加速器市場的份額、毛利率水平、產品差異化能力、產能與代工夥伴的供應鏈保障等,都成為估值重點。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AMD 的最新財報使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