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教育从不教人情世故呢?只教知识,学了一堆知识却不会做人,到底有什么用呢? 其实从古至今到现在的教育都有教过,只不过学生悟性不够,没有悟出来 大部分人都是离开学校很多年后才恍然大悟:比如领导视察前的校园大扫除,师生列队的欢迎;校园典礼上校长寓情于景的寄语... 学生的你、学校领导(例行公事)、视察领导其实都知道在演戏,但为啥不戳破,知道假的也在做和配合,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人情世故。任何人都有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就算是演戏,但也是生活不能避免和不能缺少的。主要是学会理解背后的社会规则以及人际智慧。而不是沉迷在表面 课堂上老师为什么会强调分数和解题技巧,因为要应付高考这道关卡。就像是游戏攻略帮助玩家能更顺利通关,但游戏结束这攻略就没有了原有价值 真正的教育,应该在分数和技巧之上,让学生探索知识的本质和真理,锻造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挑战,都能游刃有余,而不是只依赖过去的装备和经验 所以开悟的学生已经不沉迷在分数的表象。相较之下,那些还没开悟的学生,基本把分数当成至高无上的真理和知识,要倍加珍惜。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或者说是一场游戏 如果你仅停留于游戏规则的表面,按部就班,或许“一本”或“211”就是你的天花板。但要是一下开悟了,你会发现,“985”的大门也会为你打开 就像禅宗无字书似的,全靠自己领悟。大家都看过书中说“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但现实社会千变万化。捡到一元就别交了,显得丢人,蜀黍还要想你是不是傻 捡到一万,先看附近监控,如果有,那就交吧,如果没有证据,果断黑了赶紧跑;捡到一百万,跟你没关系,装没看见。数目太大,要是拿走,失主肯定报警把自己抓了,然后一查,就算没大问题,但绝对也会惹了一身骚,得不偿失 书里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现实社会的情况就跟万花筒一样,而这些都需要你亲自去体会、领悟 说到“仁义礼智信”,背后的社会人情却复杂多变。如果你全都照搬书本,那多半就成了别人眼里的傻瓜,更可能因为不小心动了别人利益而带来非议和冲突。但如果把这些美德反着理解,就可能步入歧途,触碰到法律的红线 所以核心在于“变通”,它让我们在坚守仁义的同时,也需要有在多变世事中灵活应变的智慧。这上一刻,我们以君子之姿行事,下一刻或许就要当小人了,能适当调整自己的立场和行为。靠的就是领悟,这就是教育#人情世故#现实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4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5
暖心课堂:育人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在教育的花园里,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宛如一盏明灯,不仅传授知识,更用心教孩子如何做人。 课堂上,老师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将做人的道理融入每一个细节。当有同学因小事发生争执,她没有立刻批评指责,而是耐心引导,让孩子们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学会理解与包容。她讲述着一个个蕴含哲理的小故事,从善良的传递到诚信的坚守,用生动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做人的品质比成绩更为重要。 这位老师不仅自身充满正能量,还积极传播这份温暖。她将课堂上的这些感人瞬间记录下来,剪辑成视频发布到网络。视频中,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真诚的道歉、温暖的互助,都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看者的心。 视频发布后,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家纷纷点赞留言,称赞老师的用心教育,感慨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未来一定充满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课堂视频,更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它让更多人看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心灵的滋养。 这位老师用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她播下的善良、诚信、担当的种子,必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人生路。这个作品拍的确实很好 也比较真实,现在的老师们 是打着幌子,我的都是挣钱 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少很少,我转发这个视频,#希望大家也为这个老师点赞,鼓励转发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0万
学校无教的知识, 头顶三尺有神明,身体很多操作神。 认为有神或无神,人生路大相径庭。 《让神明画烂功过簿的秀才》 佛教里的神无法主宰人的生死和苦乐,而只是一个执行机构。 每个人的境遇都是被自己的业力牵着走!业力是由自己造作,神也不能干预。 所以,佛法讲无神论就是这个意思。 在清朝有个故事:一个举子要到北京去考状元,状元是开了春才考,但由于交通不便,远地方的人,在冬天就要出发赴京,才能赶上春天的考期。 这位举子在赴京城的途中,遭遇到大雪封路,就只好住到一家客栈里。 这家客栈的老板娘是位年轻的寡妇,先生才去世不久。哪知大雪连绵不断,孤男寡女,在客栈里天天对望,日久生情,就有了爱欲! 一天晚上,书生按捺不住自己的念头,起身走向老板娘的房间,在他举手敲门前,这个举子想到: “不可以!我是去考状元的,这一进去要是犯了淫邪,天庭会把我除名的,回去吧!” 他这边回去了,老板娘那边却起了念头,想去找这位书生。 一出门,心里想到:“不可以,我是个寡妇,应该为丈夫守住贞节才对,怎么看到年轻人就忘了本份,不可以,回去吧!” 书生的回去以后,又禁不住欲火的煎熬,再次来到寡妇门前。这一次抬手敲了门,但当那个寡妇开门时,书生又转身跑掉,因为他觉得实在不可以这样做! 但是老板娘已经知道书生来敲过她的门,于是也跟过来敲他的门,可是内心又挣扎地告诉自己,不可以失节!就又回去了。 就这样来来回回走了两三次。最后一次,这个男的起来开了门。两个人在那边半推半就,又想又不敢! 就在这要成不成的时候,忽然听到空中有人说话:“你们两个王八蛋要干又不干,把我的功过簿画得稀巴烂!” 说完就甩下一个东西来。 他们两个听到这话吓得发抖,赶快捡起来仔细观看,原来是一本《功过簿》, 上面有他们的名字,一个是今科状元,犯淫革名,打叉画掉了;一个是守节寡妇,死后升天,现在犯淫,也画掉了。 再往下看,又写“不犯”,勾上去;下面又写“犯”,又画掉,然后又是“不犯”,勾上去,“犯”,再画掉。 这本功过簿又画又勾,弄得一塌糊涂,连神都生气得破口大骂起来。 据说这个笑话是一件真事,其实真真假假已经不太重要,但“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警示,却需要我们牢记在心! #####家教#传统文化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