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崇拜唐代“双忠”(#张巡、#许远),谥之曰“#文武尊王”。旧泉州府属的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同安、金门等县,都崇奉张巡、许远,以“双忠”(二公)或孤忠(张巡或许远,其中一位)为铺境保护神祗,或“#王爷”神祗。 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叛唐,安史之乱起,时任真源县令的张巡起兵守卫雍丘,抵抗叛军。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力抗敌,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城十一个月之久,前后交战四百余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十几万叛军主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保障了唐朝东南地区的安全,保全了唐室命脉与千万民众的生命,为唐朝赢得了宝贵的战略缓冲时间,几乎成为安史之乱的转折点。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唐王朝念其忠勇,图像于凌烟阁,敕建双忠庙于睢阳,按时致祭。 ❶张巡(708—757年),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 ❷许远(709-757年),字令威,杭州新城人,唐朝中期名臣,唐玄宗开元末年进士,授益州从事,得罪剑南节度使,贬为高要县尉,安史之乱时,累迁睢阳太守。#民俗文化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
00:00 / 00: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渔樵问对 之 才用辨,消长同理 樵夫问渔夫:小人能够被彻底消灭吗? 渔夫回答:不能。君子是秉承阳正之气而生,小人是秉承阴邪之气而生。没有阴,阳就无法独立存在,没有小人,君子也就无法产生,这二者是由不同时间的盛衰变化而造就的。阳气就占六分,阴气就占四分;阴气点六分,阳气就点四分。阳气和阴气各占一半时,就各是五分。由此可知,君子和小人的势力有盛衰之分。世道安稳时,君子占六分,小人占四分,小人自然不能胜过君子。乱世则相反。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这是各安其分的表现。而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兄不像兄,弟不像弟,夫不像夫,妇不像妇,这是各失其分的表现。这都是由世道的安稳或混乱所决定的。君子通常行动胜过言语,小人通常言语胜过行动。所以世道安稳时,笃实的人多;乱世时,虚伪的人多。笃实的人很少不能成事,虚伪的人很少不败事。成事多则国家兴盛,败事多则国家灭亡。家庭的兴亡也是如此。兴家和兴国的人,与亡国亡家的人,相差是多么远啊! 樵夫又问渔夫:人们常说的才能,有的能带来好处,有的却会带来害处,这是什么原因呢? 渔夫回答:才只有一种,却能造成利害两种结果。有正当使用才能的人,也有不正当使用才能的人。正当发挥才能的人,既能造福于他人,又有益于自身;不正当发挥才能的人,虽能为自己谋利,却会损害他人。 樵夫又问:既然是不正,怎么还能称为才呢? 渔夫解释道;人能做常人所不能之事,又怎能不称为才呢?圣人之所以怜惜成才的困难,就是因为能用才能成就天下大事且引导才能归于正道的人极少。如果不能引导才能归于正道,那么这个人虽有才,却难以称为仁者。 这就好比用药治病。有的毒药也能治病,但仅能用一次,不可多次使用。病愈就必须停用,否则反而会害人。普通药物虽然可以日常服用,但对重病去无效。而真正的良药,是既能治重疾,又不会伤害人的药物。易经里说;大君发布命令,开国承家,但不可任用小人。这说明小人之才在某些时候也是可以任用的,但只能在时局混乱,需要运用特殊手段的情况下使用,太平盛世则不宜任用。诗经也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大概就是指小人的才能吧!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