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1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
群公告 25年8月6日 闰六月十三 乙巳年 癸未月 丁未日 明天就是立秋了,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三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以后,随着太阳光照的进一步衰减,中原地区的高压和高温气团开始降温,北方的偏冷空气开始突破黄河开始南下,以早晨和晚上最为明显,形成的凉风至。而夏季的时候,高压高温气团是从热的南方地方往气压低的北方流动,所以对比之下体感就是热风。 而随着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含量逐渐变低,在温差最大的早上开始形成露珠,这种露和夏日形成的露珠不同,夏日形成的露珠是短时间内极速升温后形成的温差下的,所以夏天的露珠一般附着的范围有限,且形态比较大。而白露开始的露,是普遍存在于地表,而且微小形成片,所以称为白露。 三侯寒蝉鸣,代表着温度气压变化之下,寒蝉进入到了最旺盛交配期,鸣叫时间开始拉长,且快要接近生命的尽头。 立秋不代表天气已经凉爽了,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立秋期间尚未出暑。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几个节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期。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虽有差别,但立秋时节大部分地区天气仍然酷热,白天阳光依然剧烈;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这时段。中国医学也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长夏养生,重点在于脾胃,的收敛,毛孔呼吸开始减弱,心火肾水,逐渐从夏天高热消耗状态下减弱下来,脾胃有了更强的动力,所以饮食容易变动大。而毛孔开始收敛,又导致人体内热增强,消化就容易出现问题,上火腹泻就比较明显。 所以长夏养生两个点,一是饮食上要清淡,避免在这种内外气机交流开始封闭的状态下,提供的能量不稳定,二则是要适量运动,控制时间,特别是早起和入夜剧烈运动,秋气在敛,养生要以静为主。 #国学文化 #立秋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5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