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师教诲传国医,仁心济世耀海外 我的行医之路,始终镌刻着恩师的教诲——“医道不分国界,仁心可通寰宇”。多年来,我怀揣这份嘱托,踏出国门,以五行针灸为舟,以国学智慧为帆,在异国他乡播撒中医的火种,践行医者救死扶伤的初心。 恩师常说,五行针灸是中医里最贴近“天人相应”之道的疗法,它以五行生克为纲,洞察人体五脏与情志的微妙关联,调的是气血,安的是心神,这背后藏着的正是中国国学“阴阳平衡、道法自然”的核心要义。初到国外,面对人们对中医的陌生与疑虑,我没有急着施治,而是先像恩师教导的那样,以“布道者”的耐心普及国学智慧——从五行与自然的对应,讲到“医者,意也”的诊疗境界,从《黄帝内经》的养生理念,到“上医医未病”的健康哲学。我把晦涩的国学经典转化为生活化的语言,用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人的肝、心、脾、肺、肾,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解释疾病与季节的关联,让国外友人在理解国学的同时,慢慢放下偏见,走近中医。 临床诊疗中,我始终以恩师的“仁心三则”为准则:视患者如亲人,辨病症如探幽,施针药如持衡。有位当地患者被失眠困扰多年,西医治疗效果甚微,情绪焦虑不堪。我观其面色,察其脉象,断其为“心火过旺,肾水不足”,属五行中“水火不济”之证。施治时,我不仅用五行针灸调理心肾二经,更以国学“静心安神”之法开导她,教她晨起观露、暮时听风,体会自然节律与身心的呼应。数周后,患者睡眠渐佳,情绪也豁然开朗,她拉着我的手说:“中医不仅治好了我的病,更让我懂得了与自己、与自然相处的智慧。”这样的时刻,让我愈发坚信,中医走出国门,带去的不仅是诊疗技术,更是国学里“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 如今,我也像恩师当年教导我那样,收授弟子,传承医道。我常对他们说,行医先修心,仁心是中医的根。学习五行针灸,不仅要熟记经络穴位、五行配伍,更要读懂国学里的“仁爱”二字——见老者怜其弱,见幼者悯其孤,见困者惜其难,用一颗善良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我带他们坐诊,教他们望闻问切时多一份耐心,解释病情时多一份温和,施治用药时多一份审慎;我和他们一起研读国学经典,从《论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里悟医患相处之道,从《道德经》的“上善若水”里学诊疗的圆融之法。我告诉弟子们,中医的生命力,在于国学智慧的滋养,在于医者仁心的坚守,只有把善良根植于心,把国学融入血脉,才能让中医在海外真正生根发芽,福泽更多人。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