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8
慎独(深度好文) 慎言 俗话说,“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无不体现“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慎行 慎行是一种风度, 也是一种潇洒和坦荡。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言必信,行必果”, “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 慎微 “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为体现, 而是不忽视细节, 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在一定条件下,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慎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诱惑无处不在, 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 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 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 慎欲 古人云:“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不做欲望的奴隶。正如老子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慎友 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照照镜子,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点; 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书,翻翻书页,就可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交友不慎, 所以,交友一定要谨慎! 慎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 善与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 迈出第一步都是艰难的,一旦迈出恶的一步, 最可能的结果是走向恶的深渊。 《老子》中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到最后还像开始的时候那么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就很平安,没有败事可言!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言出如声,心藏其根 言出如声,心藏其根——从《黄帝内经》读懂“慎言”的生命智慧 曾仕强教授解读谦卦时说,“谦”字由“言”与“兼”组成,意为每句话都要兼顾他人感受。这背后藏着古人对言语的敬畏,而《黄帝内经》早已从生命根本上揭示了“言为心之声”的深层逻辑,恰能为现代人的言语修行提供注解。 《黄帝内经》强调“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统领情志与思想。我们的念头本是心神活动的轨迹,而言语作为念头的外化,正如气血流动般自然。心神平和,则言语温润;心神躁扰,则言语尖刻。 现代人常陷入“脱口而出”的懊悔,恰是因为忽略了“言由心生”的本质,那些未经思索的指责、随性而为的调侃,看似是口舌之快,实则是内心焦虑、浮躁或自私的投射。 中医认为“气顺则言和”,言语的失当,本质是心神失调、气血不畅的外显,既伤他人情志,也耗自身正气。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百病生于气也”,恶语出口,先乱己心,再扰人情,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身心失衡的恶性循环。 曾仕强教授提醒我们,念头生言语、言语成行为、行为塑习惯、习惯定性格,最终性格决定命运。这与《黄帝内经》“形神合一”的智慧不谋而合。言语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心神的镜子、健康的密码。 我们在快节奏的社交中奔波,不妨以“谦”为尺,以“心”为度,说话前多一分停顿,既兼顾他人感受,也安放自己的心神。毕竟,温和的言语能滋养彼此的情志,妥当的表达能理顺内在的气血,而这份对言语的敬畏,终将化为滋养生命的力量,让我们在待人接物中沉淀平和,在慎言慎行中走向顺遂。#易经智慧 #黄帝内经养生 #好好说话 #修心 #传统文化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