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0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
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上周霞姐说,她已经把我的号“取关”了 因为之前一些视频下面的留言,让她看了很难过,“不想再看了”。霞姐说她最初在公园里唱歌,其实就是为了自己(和吴老师)开心,也为了喜欢自己的一些观众开心——她没有想过现在会有那么多观众(现场的和网上的)来看乐队的演出。 大家众口难调,也提出了很多对演唱者的更高的要求。 来自网友们的留言,能不能“刺痛”一个人,我想本质上还是双方(观看者和被观看者)代入的角色使然: 1、假如把在陶然亭唱歌的乐队,视作一个“可以免费拿来消遣娱乐的小团体”,那么网友们自己在生活中积攒的各种痛苦和不堪,都可以通过对表演者无情讽刺和攻击谩骂来发泄自己的压抑。这些攻击里,对女性的恶意尤其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心理的某种折射。 2、假如把乐队乐手们视作一个值得尊重的“表演者”,大家留言就温暖多一些,我们从中看到了客观建议和向善的期待,或带着祝福。 3、假如把乐队成员视作自己的爸妈、叔叔大爷、哥哥、姐姐——他们退休后到公园里唱歌,开心你我他——那么面对恶意的网暴攻击,我是一秒都受不了,回怼、删除、拉黑……谁也拦不住我~也不要跟我讲什么是非对错三四五六了。 我跟乐队老师们、部分热心观众分享了近期的认识: 1、在我视频平台下的留言和私信里,陶然亭的乐队视频,恶评比例是最低的(跟我号上其他视频相比)——攻击、网暴的只是极少数人。 2、绝大多数观众网友满怀包容善意,提的意见都很真诚。并且近期不少网友,也在替乐队老师们在怼黑粉,很感谢他们的仗义执言。人们在网络上的留言,折射出的是发言者自己内心的状态——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内心”晾晒在留言区,他(她)也是被观看的客体。 3、网暴和恶意,不可能杜绝。乐队的初心和我(视频拍摄者)的初心一直都没变:分享生活的真实快乐与幸福。内心坚定,何惧外面的世界风雨如晦。 周日霞姐唱的《一个小心愿》,感觉太好了,听完怎么有点热泪盈眶呢。 《一个小心愿》 主唱/吉他:霞姐 吉他/伴唱:马士林&李明老师@六零年代 键盘:吴越&孙老师 #一个小心愿 #六零年代乐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公园歌声 #我的哥哥姐姐在唱歌 #别伤害他们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8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