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淞隐漫录》是晚清思想家王韬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因其在题材、形式和风格上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继承与发展,被称为“后聊斋志异”。两者的关联与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联性:对《聊斋志异》的继承 题材与形式的模仿 《淞隐漫录》延续了《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创作手法,以文言短篇的形式讲述神怪、爱情、奇闻异事等故事,并继承了志怪与传奇结合的传统。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王韬的作品“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明确点明了二者的渊源关系。 女性形象的塑造 两者均以女性角色为核心,尤其是花妖狐魅、才女佳人等形象。例如《淞隐漫录》中的《莲贞仙子》与《聊斋》中的《葛巾》《香玉》类似,均描写人妖之恋。 社会批判的延续 蒲松龄通过鬼怪故事讽刺科举制度和社会黑暗,王韬也借小说表达对晚清社会的不满,如《因循岛》以豺狼当道隐喻官场腐败,与《聊斋》中的《梦狼》异曲同工。 二、差异性:时代背景与创作特色 题材重心转移 狐鬼减少,烟花粉黛增多:鲁迅指出,《淞隐漫录》“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矣”。王韬大量描写青楼妓女的生活(如《申江十美》《二十四花史》),甚至为名妓作传,这与《聊斋》以鬼狐为主不同。 海外元素的引入:王韬因游历欧洲和日本的经历,加入了跨国故事(如《媚梨小传》写英国女子,《纪日本女子阿传事》写日本妓女),拓展了传统志怪小说的地理空间。 写作手法的革新 “凡人灵异化” vs “鬼狐性情化”:《聊斋》明确赋予鬼狐人性(如《聂小倩》),而《淞隐漫录》常模糊人妖界限,突出凡人获得超自然能力的情节(如《白秋英》中蛇妖救人却未点明身份),淡化怪异色彩。 现实感增强:王韬更注重现实社会的细节,如《海外壮游》结合自身游历体验,而《聊斋》多依托虚幻背景。 思想倾向的差异 现代性反思:王韬作为早期改良主义者,在小说中融入对西方科技与文化的思考(如《海底奇境》提倡兴修水利),而《聊斋》更聚焦传统儒家伦理。 男性视角的局限:王韬笔下的女性虽坚韧,但常陷入“二女共侍一夫”的套路(如《秦倩娘》),缺乏《聊斋》中女性独立。#好书推荐 #好书大晒#好书分享#小说#原创@马伯庸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