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把60%的股份卖给中国人了,其实这一步早晚得走,本土经营后接下来肯定得降价。 几乎所有外资消费品牌,无论在本国是高端奢侈品、普通地摊货,还是大众消费品,刚进入中国时,通常会走高端路线,首先被精英阶层、金领白领、office lady等群体接受。但当这个市场被吃透后,如果要进一步下沉,覆盖更多90%人群的市场,原来基于跨国公司连锁经营的产品,无论是产品特性还是经营方式,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星巴克现在面临的,就是自身下沉市场的需求。像瑞幸、库迪这些品牌,他们成功的地方不仅仅是价格便宜,更在于把咖啡做得没有咖啡味,加各种东西,比如茅台、椰汁、橙汁。核心诀窍就是让咖啡不像咖啡,这样他们就成功了。因为中国真没几个人喜欢咖啡,喝咖啡要的是办公室续命的功能。如果星巴克还是听美国西雅图的指令,就无法进行这样的改造,所以现在顺势而为。 前些年,麦当劳、肯德基都进行了全面本土化。现在,星巴克也必须全面本土化,出售大部分股权,让更懂中国本土市场的团队来经营,就是最佳选择。对于星巴克来说,只需要轻松地继续收取品牌管理费即可。对于这些跨国商业连锁品牌来说,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本土化深耕,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这并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也不需要上升到地缘政治或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层面。这只是商业进化和迭代的一个新案例。 下一步会有什么变化?举个例子,一杯美式特浓咖啡在同样容量下,星巴克卖36元,瑞幸只卖14元。高出来的22元中,12元是美式文化的品牌溢价,10元是星巴克的座位费和环境氛围。现在,环境氛围这10元还在,但美式文化那12元可能已经贬值,只剩下2元。如果一杯卖24元,还是会有人捧场。中国本土团队进入后,肯定会进行操作,降价三分之一是第一步。不信你们等着瞧。#星巴克#霍华德#瑞幸咖啡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