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2
1950年,陈宝仓牺牲后,遗体无人敢领,19岁的女孩在海里游了19公里,才躲过盘查,将骨灰盒送到他妻子师文通手中。 1949年深秋,陈宝仓悄悄安排妻儿撤到香港,临走前,他对妻子师文通说:“我可能..…回不去了。”其实,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第二年6月,陈宝仓被叛徒出卖而牺牲,因身份敏感,无人敢认领,在香港的师文通得知消息后,痛不欲生,但她很快擦干眼泪,对儿女们说:“我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决不能把他留在异乡。” 她四处托关系,找熟人,终于联系上在台北的两个朋友:陈克敏和唐辉麟,他们二人到刑场时,尸体的腐臭味让人作呕。他们蹲在尸堆里翻找,终于通过陈宝仓那只失明的右眼(宣城战役被日军飞机炸伤)和左腿的日伤(弹片划开的疤痕),认出了他的遗体。 陈克敏红着眼眶说:“是陈将军…." 他们把遗体送去火葬场,工人们却不敢接手,陈克敏塞过去600台币,工人才压低声音说:“最多半小时,别让人看见。” 遗体找到了,骨灰收集好了,可怎么送出台湾又成了问题,而转机出现在陈宝仓三女儿陈禹方的同学殷晓霞身上。 这个17岁的上海姑娘,原本要乘船经香港去上海考大学,听说骨灰运不回大陆的消息后,她没半点犹豫:“我送!” 上船时,殷晓霞小心翼翼地把骨灰盒藏在行李箱最中间的夹层,快到香港码头时,她突然慌了,海关检查严到连衣服都要翻,行李箱肯定会被查! 她此时只有一个念想,就是什么都不如骨灰盒重要,于是,她把衣服、书本全扔了,再用绳子把骨灰盒牢牢绑在胸口,趁着夜色跳进了冰冷的海水。 海水灌进嘴里又咸又涩,可她死死抱着怀里的盒子,不肯撒手,她在心里默念:“陈叔叔,我一定您送回家”。 近20个小时后,殷晓霞终于爬上岸,她浑身湿透,牙齿打颤,但她幸不辱命,将骨灰盒完好无损地交到师文通手中。 师文通颤抖地捧着潮湿的骨灰盒,眼泪止不住地流,她轻声说:“我来带你回家了。”两年后,陈宝仓被追认为烈士,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陈宝仓的后事一切妥当,师文通也终于坚持不住了,于1954年病逝。 从台北刑场的腐烂遗体,到香港海域的生死偷渡,陈宝仓的“回家之路"藏着的是平凡人的大义,有些信仰,不会因死亡消散;有些温暖,能穿越生死的距离!#致敬英雄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