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25
孙宇晨说Ai缺电,所以买电?核能OKLO怎么看? AI买电的逻辑错在哪?——当人工智能吞噬能源,社会秩序可能被改写 一、疯狂的AI与新一轮“电力投机”过去一年,我们都能明显感受到一件事:AI成了全世界最热的话题。从ChatGPT到Sora,从英伟达到特斯拉,整个世界都在谈算力、谈GPU、谈“人工智能将重塑人类社会”。但比AI更疯狂的,是资本的想象力。有人说:“未来的石油不是石油,是电。”于是各种声音冒出来了——“算力要先囤电!”“谁掌握电,谁就掌握AI!”“AI公司应该买发电厂、包电站!”这听上去似乎很合理——毕竟AI离不开电。但这个逻辑,恰恰是危险的。因为一旦你把电力当成商品、当成投资标的、当成可被资本市场化的资源,整个社会的底层秩序就会被打乱。AI买电,表面是算力竞争,实际上是在撬动社会的能源安全根基。二、AI的本质,不是智能,而是“耗能机器”我们今天用AI,很多人觉得它是“虚拟的”,它的运作都在云端,听起来很轻、很未来。但事实恰恰相反:AI是人类历史上最重、最耗能的技术革命。每一个AI模型背后,都在疯狂烧电。一个GPT-4级别的大模型训练一次,能耗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一整天的用电量。而且训练只是开始,AI在运行、推理、对话时,同样需要巨量的电力来维持数据中心的运行与散热。有专家做过统计:如果全球AI算力的增长趋势保持当前速度,到2030年,AI相关用电可能占全球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AI不是科技的轻资产,而是能源的吞噬者。三、AI买电:表面聪明,实则自掘坟墓资本市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公共资源”当成“可以自由交易的商品”。买GPU可以,买服务器可以,但买电这件事,逻辑上就错了。电力不是普通商品,它是一个国家社会的“血液系统”。一旦你把血液系统市场化,允许少数民营企业、AI公司用市场价格去“抢电”,结果就是——整个身体会失衡。举个例子:假设一家大型AI企业签下一个长期购电合同,每年买走上亿度电,用于数据中心。电力公司为了满足它的需求,就要重新调度能源。可能源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居民、医院、学校、公共设施都可能被迫让电。看似没什么大不了,但这其实是“资源再分配”问题。AI公司付得起高价没错,可社会其他部分也因此要为更高的电价埋单。这不是经济效率的问题,而是社会公平的问题。一旦AI企业的电价被“市场化”抬高,整个社会的生活成本都会被连锁推高。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