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20251109】高盛:2025 年 11 月 7 日高盛研报显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呈现 “提前乐观” 态势,核心供应商积极布局产能与技术,规划年产能远超 2035 年全球预测。 产业链正从单一零部件向集成化模块转型,企业竞争聚焦技术突破与量产准备,尚未获大规模量产订单,预计 2026 年下半年迎来量产拐点。 一、 产能布局与技术突破 核心供应商规划年产能达 10 万至 100 万台机器人当量,远超 2035 年全球 138 万台的预测。 双环传动开发新型减速器,部分性能有望超越现有方案,预计 2026 年量产。 兆威机电突破灵巧手寿命瓶颈,第二代产品运行超一年,标准化后有望大幅降本。 二、产业链转型与全球化 供应链从单一零部件向集成化模块转型,覆盖执行器、传感器、结构件及关键子系统。 拓普集团布局墨西哥、美国和泰国,建设全球化生产基地。 敏实集团依托精密成型与材料技术,拓展机器人头部、电子皮肤及结构件,目标 2030 年相关收入达 50 亿元。 三、 产能出海与市场竞争 荣泰健康计划将长期产能从上海和越南逐步转移至泰国,强化服务北美客户能力。 双林股份在泰国已有汽车部件产能,计划 2023 年底前将行星滚柱丝杠年产能提升至 30 万件,支撑人形机器人关节。 企业竞争聚焦技术突破与量产准备,尚未获大规模量产订单。 四、盈利预期与行业拐点 均胜电子预计量产后毛利率可达百分之25至百分至30,净利率约百分之5至百分之10,接近成熟汽车电子水平。 高盛指出,特斯拉 Optimus Gen 3 于 2026 年 2至3 月发布,以及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主要厂商公布的 2026 年订单目标,将决定行业量产拐点。 五、总结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已具备清晰技术路径与全球产能布局,正静待市场启动。未来,全球产能竞赛或将全面开启。#高盛#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高盛研报#人工智能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