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23
邯郸街头的“无名织环人” 立冬后的邯郸,雨丝裹着寒意浸了满地。北仓路的新柏油路上,荧光橙的身影正弯成一道弧——扫帚扫过10米宽的人行道,泥水裹着落叶聚成小堆,3公里的路,两侧要清6公里,早5点的雾还没散,他们的手套已经沾了湿凉。 这是城市的“清道夫”。两班倒的节奏里,酷暑时背心洇透盐渍,寒冬时扫帚冻得硌手,2000元左右的工资是日子的底气。有人直起身抹把汗笑:“涨一二百就够给孙娃买盒彩笔啦”,没提雨里加班的累,只说“路干净了,邯郸看着亮堂”。 不远处的绿化带里,深蓝色工装的身影正攥着除草机俯身。新式单轮机器轻了些,可震麻的手心、裹满草屑的围裙,藏着他们的“妆造”日常:树篱旁的杂草要剪得齐整,草坪的高度得卡得均匀,草沫飞进衣领、灰尘沾满脸,他们拍一拍,跟着机器的轰鸣绕着树转。 这是公园的“美容师”。简单的围裙是仅有的防护,机器噪音裹着风灌进耳朵,工资袋里的数字不算厚,他们却挥着手说“这草修得顺,公园看着精神”——于他们而言,“有活儿干”是安稳,“把活儿干好”是本分。 这是邯郸最寻常的午后:环卫工人的扫帚扫过街巷,绿化师傅的机器碾过草茎。他们是经济链条里不起眼的环,拿着不高的酬劳,做着最实在的事,把“力所能及”揉进了城市的肌理里。 生活从不会把光都给耀眼的人,更多时候,是这些低头做事的“织环人”,把平凡的日子焐得温热——他们该被看见,该有更暖的酬劳,毕竟每一缕认真的微光,都是城市向前的底气。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7
夜走邯郸道: 邯郸,一座拥有超过3100年的建城史、158年的建都史的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那是初秋时节的一个傍晚,我来到了这里。不单是为了赏景,更是体验一份轻松淡然! 暮色四合,我踱步于邯郸道上。白日里的喧器已然沉淀,青石板路在橘色灯笼的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仿佛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脉络上。 两旁是仿古的朱阁绮户,飞檐翘角在夜色中勾勒出沉默的剪影。恍惚间,似有銮铃声响,那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铁骑正疾驰而过?抑或是蔺相如的马车在此回车,留下一段“将相和”的千古佳话?空气中弥漫着的,不仅是小吃的烟火气,更是一种沉甸甸的文化氤氲,让人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呼吸。 行至一处,见一雕塑,正是那“黄粱一梦”的吕翁与卢生。卢生倚枕而眠,脸上犹带着梦中的荣华与得意。我驻足凝望,不禁神游天外。脚下这条街,千百年间,曾有多少如卢生一般的士子书生,怀揣着功名与梦想,在此匆匆奔忙?他们一生的悲喜荣辱,于历史长河而言,又何尝不是店主灶上那一锅未熟的黄粱? “荣华富贵,不过一梦耳。”吕翁的语穿越时空,在心头响起。此刻的灯火璀璨,人声笑语,与梦中那虚幻的繁华又何其相似。我们这些现代卢生,在人生的邯郸道上孜孜以求的,究竟是真实的理想,还是另一场更为精致的幻梦? 夜风拂面,带着一丝凉意,将我飘远的思绪拉回。 随意间的一抬头,看见了一个“倾诉者”的牌匾映入眼帘,我看见里面有一位清秀的女子端坐案前发呆。这里应该是失意者的被窝,碎梦者的家园,但真正懂你的人几何?这些年搞心理学,所谓“理解人的工作” ‘,才知人心的曲折,才晓人性的复杂!要真正理解一个人,何其之难!懂你!一个普通的词汇,但践行起来,泰山压顶!如今,随着现代化的迅猛推进,人的心灵被欲望和高强度的压抑搞得斑驳陆离,形若油彩,每个生命都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接纳,每个灵魂都奢望归途,但看那迷离双眼,绝望挣扎,焦虑是何其容易放下!哎,不说这些了! 夜色里,逛街的人不是很多,看那一个个形色匆匆,然而,眼前的街巷依旧安稳,静默地承载着无数过客的梦。我继续向前走去,心中那份对人生的执念,仿佛被这千年古道的夜色涤荡过,少了几分焦灼,多了几分通透。 梦醒与否或许并不重要,能在这条路上清醒地走一遭,感受它的厚重与温情,本身就已不负此行了。 正如有人说的:谁的青春不兵荒马乱,谁的道路不曲折蜿蜒?尘世上从来就没有“容易”二字! 专注脚下,尽管走就是了! 也是,活在当下吧!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