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气氛悄悄变了 #双十一 #人民日报评论 走到第十七年,你有没有感觉,“双11”的气氛悄悄变了? 商家有点“怕”了。以前这时候,大家拼GMV(商品交易总额)、冲销量,赔本也得赚个吆喝。可现在呢?商家觉得:再这么“赔”下去,可能连吆喝都不想了。 那消费者呢?也变了。“先涨价后降价”,满减算到头秃,规则越复杂,信任越稀薄。现在的年轻人,买东西不只图便宜,更看中“这玩意儿我到底用不用得上”“它能不能代表我”“我和这个牌子有没有情感共鸣”。价格,只是其中一个参考项。 再往深了说,是整个投资逻辑、发展逻辑在转型。平台以前为什么疯狂追流量、冲GMV?因为资本市场就认这个数字。可现在,投资逻辑也在变。有人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投资的“质效时代”。好的增长,不能只看总量,也得看质量。追逐“没有发展的增长”,投资者的目光迟早会移开。平台想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自己的“指挥棒”,也得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那平台该怎么办?关键是要跳出那种“内卷式”竞争,建一个健康、能持续的电商业态。大家越来越明白:继续低水平内卷,只会导致“动作变形”,对谁都没好处。从曾经的“二选一”捆绑商家,到如今凭借流量算法优势“强制”商家低价促销引流,消费者或许短期能低价“捡漏”,但长期来看,商家为弥补平台政策造成的损失,供给与服务质量难免维持在低水平,消费者买不到好东西,就会用脚投票,最终受损的还是平台乃至整个电商生态。 说到底,真正能留住用户的,永远是靠谱的质量、实在的价格、走心的服务。这才是平台、商家、用户三方共赢的基础。做强电商业态,方向应该是更有活力、更公平、更有序,而不是一起滑向“低质低价”的内卷泥潭。我是党报评论君,“双11”你怎么过?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作者:孟繁哲)#评论君开讲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