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解禁背后:中美芯片博弈 解禁背后:中美芯片博弈 各位听友,早上好,我是零一,今日播报的内容是,中美芯片博弈。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北京宣布:美国政府已批准恢复对华销售H20人工智能芯片,他称之为"非常非常好的消息"。 这一转折背后,是特朗普政府今年4月升级禁令封杀H20出口,而7月10日黄仁勋与特朗普会面后,美国政策突然转向,承诺火速放行。英伟达表态将"尽快交付"芯片,缓解中国AI企业的算力焦虑。 这款H20芯片实为"特供中国版",性能虽低于英伟达旗舰产品,却是专为绕开美国出口管制设计。禁令前中国企业订单高达160亿美元,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急需它训练大模型。值得关注的是,在禁售空窗期,华为已推出昇腾910C芯片,性能逼近国际顶级水平,部分填补了市场缺口。 解禁绝非偶然。黄仁勋半年内三次访华,直言"中国是至关重要的市场",更公开批评出口管制削弱美国技术领导力。更深层动因在于中美贸易博弈:6月两国达成默契,中国放宽稀土出口,美国则对科技产品网开一面。 但技术竞争远未结束。H20虽回归,其性能已被中国竞品紧追;英伟达紧急推出新型RTXPro芯片,试图以数字孪生技术拉开差距。而华为昇腾芯片虽突破性能瓶颈,仍依赖韩国存储芯片与台积电代工,暴露产业链"去美化"的软肋。 这场博弈揭示残酷现实:美国封锁政策伤及本土企业,英伟达在华份额惨遭腰斩;中国虽加速芯片自主化,但光刻机等核心设备仍受制于人。专家警告,技术民族主义正在催生全球半导体分裂——美国用管制延缓中国AI进度,却倒逼出更强对手;中国借危机完善产业链,但关键环节仍需突破。 眼下英伟达需在合规与技术领先间走钢丝,中国则要争分夺秒攻克芯片制造瓶颈。这场芯片博弈没有赢家,只有不断升级的封锁与反制。未来战场,或许就在下一块3纳米芯片中见分晓。播报完毕。对此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点评,留下你对此的见解。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黄仁勋的演讲 7月16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第三届中国供应链博览会上发表演讲,他讲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AI的下一波浪潮是理解物理世界,并在十年内出现能够执行任务的机器人系统,也将成为每个行业、每家企业的产品、服务的核心。怎么通俗的理解这句话呢,现在的 AI主要在数字世界里干活,比如手机上的语音助手聊天、刷视频时推荐内容、识别照片里的物体,这些都是处理文字、图片、数据这些 “虚拟信息”,不直接碰真实的物理世界。 而 “下一波浪潮” 的 AI,要学会 “动手做事” 了。所谓 “理解物理世界”,就是让 AI 像人一样,搞懂真实世界的规矩:比如杯子是圆的、滑的,拿的时候得捏稳才不会掉;桌子是硬的,放东西上去不会塌;走路时遇到台阶要抬脚,推重物得用大点的力……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 “物理常识”,未来的 AI 也得学会。 等 AI 搞懂了这些,就会出现能真真切切干活的机器人。比如家里的机器人能自己收拾房间(知道怎么把玩具放进箱子、杯子放回茶几,不会碰倒东西);工地上的机器人能搬砖、拧螺丝,甚至像 “保姆机器人” 能给孩子喂饭(知道勺子怎么递到嘴边,不会戳到脸)。 简单说就是:现在的 AI 是 “靠嘴说、靠眼看数字”,未来的 AI 要变成 “靠手做、靠身体闯真实世界” 的机器人,能实实在在帮我们干各种体力活、细活了。 那你会问,机器人全面进入生活,真人做什么。这点你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机器人的核心优势是 “精准执行确定性任务”,他们搞不定三大类事情,搞不定 “模糊需求”:比如客户说 “帮我设计一个‘有温度’的礼物包装”,机器人能模仿样式,但 “温度” 这种抽象感觉,需要人类的情感理解和创造力; 搞不定 “突发意外”:比如送餐时突然遇到小孩跑过来,机器人可能只会按程序停下,而人类能灵活避让、安抚孩子; #黄仁勋 #具身智能 #AI #机器人 #情感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