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2
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第46集 古诗文 苏轼 廿三载烟火与知己:苏轼与王朝云的时光路 你知道苏轼的红颜知己吗?你知道最懂苏轼的人是谁吗?她就是王朝云,王朝云出身于杭州钱塘,家境贫寒,父母早亡,以表演歌舞为生,是西湖名妓。 苏轼第一次到杭州任通判时,钱塘的风,吹开了他与王朝云的初遇。那是1074年,37岁的苏轼,在一场雅集中见到了12岁的王朝云。她身着素衣,一曲舞罢,立于角落,却在众人夸赞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清雅时,轻声道:“先生笔下是西湖,心里藏的却是朝堂的累。”这份通透,让苏轼动了惜才之心,将她留在府中,教她读书识字。从此,少女的身影,成了他案头墨香外的一抹温柔。 1080年,“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昔日门庭若市的苏府瞬间冷清,府中姬妾们见前路渺茫,纷纷离去。唯有20岁的朝云,默默打包好简单的衣物与苏轼的诗稿,坚定地站在他身边说:“先生去哪,我便去哪。” 黄州的日子清苦,朝云从未抱怨。她学着纺线织布,补贴家用,把野菜做成可口的饭菜。夜里苏轼泛舟赤壁,对着江月叹“哀吾生之须臾”,她从不多言,只温一壶米酒,候在岸边,等他带着满身月色归来。 也是在这艰难岁月里,苏轼纳朝云为妾。这不是一时兴起的恩宠,而是对她不离不弃的相守承诺。他们的幼子苏遁不到一岁便夭折,但朝云把丧子之痛藏在心里,依旧天天为苏轼整理诗稿,宽慰心绪。 苏轼回京任职,朝云也随他来到京城。朝堂上,苏轼不能够完全苟同司马光旧党对新法的全盘否定,遭到新旧两党的排挤,但他却始终不肯妥协。一日饭后,苏轼摸着肚子慢慢踱步,笑着问身边侍从:“你们且说,我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有人说是“满是锦绣文章”,也有人说“治国安邦之策”,苏轼都笑着摇头。朝云轻声道:“学士肚子里,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轼闻言,瞬间捧腹大笑,说:“知我者,唯有朝云也。”满朝上下,有人赞他才华,有人斥他迂腐,唯有朝云看穿,他的“不合时宜”,是不愿趋炎附势、不肯同流合污的本心。 苏轼的官印换了一枚又一枚,从杭州到颍州,身边的属吏、友人来了又走。唯有朝云,既懂他“大江东去”的豪迈,也懂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柔情。 可岭南的瘴气,终究没能留住这份知己情。1094年,59岁的苏轼被贬惠州。这一次的贬谪比黄州更偏远…………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