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姿两年前的AI预言成真 技术浪潮下的创作变革 “#孙燕姿两年前就预言了AI#”的话题近期引发热议,当“AI孙燕姿”以超高产的翻唱作品横扫各大平台时,人们才发现这位歌手早在两年前就精准预判了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这般前瞻性让网友直呼“太神了”。在技术飞速迭代的当下,这一预言的应验,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时间回到2023年,彼时“AI孙燕姿”已凭借逼真声线在网络小范围走红,其翻唱的《发如雪》等作品单条播放量突破360万,B站相关作品超千首,QQ音乐专属歌单播放量破百万 。面对这一现象,孙燕姿在社交平台发文回应,不仅幽默调侃自己“冷门歌手”的身份,更抛出犀利预判:AI能处理海量信息,将超越人类,批量制造每个人所需的内容,甚至威胁到包括音乐创作在内的诸多行业 。当时这番言论虽引发关注,但并未掀起全民讨论。 如今再看,孙燕姿的预言已然照进现实。随着So-Vits-SVC等模型的普及,AI声线克隆门槛大幅降低,百元即可定制明星翻唱歌曲,“AI周杰伦”“AI方大同”等虚拟歌手相继涌现,形成“万物皆可AI”的创作景观 。AI不仅能精准复刻歌手音色,还能实现跨语种、跨曲风演绎,生产力远超人类歌手——孙燕姿出道23年发布435首作品,而“AI孙燕姿”短时间内产出量就轻松超越这一数字 。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早期VOCALOID的电子生硬音色,到如今神经网络技术实现的真人级演唱效果,AI音乐技术的迭代只用了十余年 。当生活对个性化内容的需求日益增长,技术自然会向高效满足需求的方向突破,AI的普及也就顺理成章。 孙燕姿的预言,本质上是对技术发展规律的敏锐洞察。在这场由AI引发的创作变革中,既有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也伴随着版权争议等新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已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创作方式,而那些提前感知趋势的人,早已为这场变革写下了注脚。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6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