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座雪山——金银山,止步于C2、5500米营地 重装徒步带你领略金银山风光。 从草科乡到登山口27公里、其中8公里碎石路,多亏陌生驴友捎带,但这路全是碎石还跨小河道,底盘低的车分分钟蹭底,想自驾来的朋友一定要提前查路况。10月1号下午1点22分,我背着51斤的包正式开爬,走的全是泥路和河道石头路,深一脚浅一脚踩了4个多小时,傍晚5点38分才到BC营地。当时肩背早被包压得发疼,却没料到,这只是雪山给我的“热身”。第二天早上9点半从BC出发,迎接我的是没完没了的陡坡和碎石路!碎石子踩上去就往下滚,我盯着脚下慢慢挪,整整走了10个小时,傍晚7点半才到C1。本想等同伴带冰镐来,结果在C1住了两晚都没等到——也是在这,我第一次见到雪山的“另一面”:有个男孩因为划坠需要救援,还有不少人因为体力不支提前下撤。 4号上午9点出发去C2,60多度的冰川陡得让人腿软,没有冰镐,只能把登山杖狠狠戳进冰缝里借力,每一步都怕打滑。下午2点半终于到了5500米的C2,可头晕晕的有高反症状,再想起C1遇到的救援场景,我立刻决定下撤——后来才知道,这里的单次救援起步就要4000元,贵的能到几万,真不是“有腿就能爬”。 5天行程,我没摸到顶峰,却带着对金银山最深的敬畏走下了山。回头看那片被雪覆盖的冰川,才明白:雪山从不是用来“征服”的,它会用陡坡考验你的体力,用高反提醒你的极限,用救援案例敲响安全的警钟。我们能做的,从来不是和它硬刚,而是带着足够的准备、清醒的判断,去靠近它、感受它——毕竟,能平安看见雪山的壮阔,本身就已是最大的幸运。 5天里,我没摸到顶峰,却捡回了更重要的东西: 1. 技术雪山的“技术”二字,是冰镐、冰爪、绳索等等装备——少一样,都可能让你走不出雪山; 2. 约伴不是“搭子”,是生死托付,任何一环掉链,都可能把彼此推到危险边缘; 3. 高原反应不分人,头痛是雪山给你的“撤退信号”,别拿身体赌侥幸。 4.不要太执着于探求结局,享受过程,走到哪里都是奖励,人生何不是如此。 视频里没什么“成功冲顶”的热血画面,有慌张,狼狈,还有那些救援的瞬间。把这些记录下来只是想警示自己:学会敬畏、学会“怕”;关键时候也得有“退”的勇气。 如需交流敬请关注… #雪山攀登 #金银山全自主 #一个人的雪山 #登山感悟 #约伴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