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古诗。唐伯虎这首四句短章《菊花》,先绘故园菊绽霜落,再写天涯游子借菊思归,景是故园,情在天涯。一景一情相牵,让秋菊成跨山越水的乡愁载体,读来如品一杯秋的清茗,初觉菊香清雅,再品便是乡情绵长。 诗意:故乡庭院里的小径旁,一丛丛菊花悄然绽放,吐露出清冽的幽香。一夜之间,深秋的白霜从高远的碧空纷纷坠落,将天地染得清寒,却让菊的芬芳越发醇厚。世间有多少漂泊天涯、未能归乡的游子啊,此刻或许正倚着他乡的篱笆,凝望着眼下的秋风与秋菊。 首句“故园三径”化用陶潜“三径就荒”之典,暗示归隐地或故乡庭院。“吐幽丛”描绘菊花在小径旁悄然绽放,不张扬却散发着幽香,营造出静谧的氛围。次句以“玄霜”喻霜,霜从天降,既点明时节,又赋予画面清冷、空灵之感。后两句笔锋一转,由景及人,从故乡的菊花转向天涯游子。“多少天涯未归客”以问句的形式,将情感从个人的乡愁扩展到所有在外的游子,道出对漂泊的无奈与对归乡的渴望。末句借景抒情,游子们隔着他乡的篱笆,望着秋风中的菊花,“看秋风”是借这相似的他乡景致,遥想故园的模样,寄托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借”字极妙,既写出游子无法回到故园的无奈,只能借他乡的菊景聊慰乡愁,也体现了乡愁的绵长与深沉。 全诗以菊为载体,借物抒情,前两句写故园菊,是乡愁的“源”,后两句写天涯望菊,是乡愁的“流”。诗人没有直白抒思乡之情,而是将情融入景中,以景衬情,使乡愁更具感染力。诗中流露出的孤独、苍凉,也反映了诗人坎坷人生经历与内心世界。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情完美融合,既展现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又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唐寅诗歌“疏狂里藏深情”艺术特质。 #每日古诗词 #中华文化传承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3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